文化生活 #63

幻灭与希望之间

《布纽尔的异想迷宫》

撰文 Ko Cheung
相片: cinapse.co, Edko Films Ltd, harvardfilmarchive.org, Movie Passion Worldwide, nofilmschool, premios goya & IMDb

身处抗疫之时、到旁观各国大环境,你心里可曾涌现过一股不知何去何从的茫然?

由沙化多西莫执导、荣获法国安锡评审团大奖的独立动画《布纽尔的异想迷宫》,採用流丽的的动画影像,配上大师极具争议性的超现实民族誌影片《无粮之地》(1932)的画面,回溯其生前饱受权贵打压、公众质疑或资源限制等,仍终生坚持以先锋艺术针砭残酷现实的往事,当中点滴或可给你一点生活启示。「我们挺身和我们所鄙夷的社会作战,我们所使用的武器不是枪械大砲,而是愤慨。」已故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路易士‧布纽尔(1900-1983)如是面对乱世考验。

由沙化多西莫执导的独立动画《布纽尔的异想迷宫》荣获法国安锡评审团大奖。 相片 © Edko Films Ltd

曾经潦倒的大师

布纽尔所说的「愤慨」,若以广东话演绎,大概就是「做人最紧要有团火!」。乍听之下,似是老生常谈?但真正实践起来,绝不容易。今时今日,所有人看布纽尔是一生获奖无数、作品风格充满异彩的大师,就连「悬疑电影大师」希治阁也奉其为「永远的最佳导演」,地位无比尊崇。然而,时光倒流到30年代,那时的布纽尔可潦倒了。

已故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路易士‧布纽尔(1900-1983)作品风格随着他漂泊于西班牙、法国与墨西哥的人生而不停转变。

想当年,年青有材的布纽尔,纵与艺术家达利合拍了两部惊世骇俗的前卫电影《安杜鲁狗》(1929)和《黄金年代》(1930),一举轰动艺坛与影坛,可是由于他在影片运用大量隐喻讽刺资产阶级和教会的弊病,结果触怒教廷、中产和政府,被指责离经叛道,既遭连串封杀,无资金筹拍其他电影,还几乎被封舖、烧拷贝,创作生涯顿时蒙灰。

《安杜鲁狗》(1929) 相片 ©IMDb

再者,布纽尔身处的年代,西方艺术风潮时正急剧变化。1924年,布勒东(Andre Breton)与活跃在巴黎的达达主义艺术家汉斯(让).阿尔普(Hans Arp)和麦克斯.恩斯特(Max Ernst)联合發表《超现实主义宣言》,掀起新一场艺术革命。当时不少艺术工作嚮往新思潮,纷纷冲破作画的框架进行跨范畴的创作,其中布纽尔和雷内.克莱尔(René Clair)等锺情以「电影」作实验性的表达媒介,展现个人前卫的想像与才华,同时挑战写实与传统的影像与思维逻辑。只是,宣言發表才五年,共产风潮就涌入欧洲,艺坛陆续冒出诸如艺术家应否投身实际社会改革等争议,并至有好些直接将热情转投政治中,埋下日后超现实主义分裂的伏线。

无法直述的传奇故事

《布纽尔的异想迷宫》的开端,正是由咖啡馆的一场艺术聚会切入,通常会上多位衣装华美的艺术家高谈阔论艺术与时政,唯独布纽尔穿上修女服在搞怪,暗中带出影片的调子——即使世界和风潮在疯狂变异,个人艺术精神不被理解,甚至时刻身处社会狭缝,他始终心甘情愿继续做个超现实主义信徒,坚守本身的艺术兴趣与志向。

《布纽尔的异想迷宫》的开端,由咖啡馆的一场艺术聚会中,多位衣装华美的艺术家高谈阔论艺术与时政作为切合,反映当时文艺圈日常。 相片 © Edko Films Ltd

布纽尔的狂人执念是吸引导演沙化多西莫创作《布纽尔的异想迷宫》的主因。根据外国电影媒体 no film school的专访资料所述,沙化多西莫认为时下的电影过于强调感官刺激和娱乐享受,相对之下,布纽尔对创作的忠实与真诚,让作品更饱含生命力和哲理性,无论观众看罢是否喜欢他的电影、认同他的观点,但都必然会被撩拨神经,反复自我「思考」和「發问」,从而更了解世界發生什麽、自己是怎样的人。「布纽尔的电影属于可带回家细赏的好作品。」沙化多西莫如是想。

布纽尔的狂人执念,正是吸引导演沙化多西莫创作《布纽尔的异想迷宫》的主因。

宏观与微观皆有得着

沙化多西以1932年布纽尔受打压,但获好友拉蒙(Ramón Acín)的彩券奖金贊助,共同前往西班牙偏远山区拉斯乌尔德斯(Casares de las Hurdes)拍摄传奇民族誌经典影片《无粮之地》的过程作本动画的核心,反映创作人结合政治批判与惊世美学的手法,也见证他们的患难友谊与跌宕人生。

沙化多西以1932年布纽尔受打压,但获好友拉蒙(Ramón Acín)的彩券奖金贊助,共同前往西班牙偏远山区拉斯乌尔德斯(Casares de las Hurdes)拍摄传奇民族誌经典影片《无粮之地》的过程作本动画的核心,反映创作人结合政治批判与惊世美学的手法,也见证他们的患难友谊与跌宕人生。 相片 © Edko Films Ltd

考虑时代差距和背景差异,沙化多西参考跟布纽尔相关的图文小说、回忆录中谈《无粮之地》等资料以及跟大师的孙儿访谈后,弃走写实的真人传记剧情片,或只援引黑白旧影像和数据製作纪录片路线,採用「动画」为语言重现大师强于「梦境」与「想像」的艺术风格,并巧妙地串连其生前的真实经历、梦中传说、花边流言和经典作品成故事,增添可观性。

布纽尔和达利的决裂向来各有说词,一直是艺坛茶馀饭后的八卦,影片就安排了一幕闪回旁白,暗示布纽尔遭打压时求「最近好像發达了」的达利贊助,却遭拒绝的失望和愠怒。

动画中,穿插布纽尔儿时的家族回忆。像他向童伴们表演魔术灯笼(相机和摄影机的前身)、渴望获得父亲赞许却不果,之后常梦到一言不發的父亲鬼魂等细节,皆有描述。

从动画中可以看到严父慈母、宗教信仰、艺术知音和战乱动盪等,怎样影响年轻布纽尔的身心成长和志业發展。

动画还不避敏感,刻划布纽尔和拉蒙拍摄《无粮之地》时,就应否开枪杀动物、扭断鸡头,应否要侏儒、女病童入镜等「有火药味」的争论,带出电影诞生之初,艺术家对影像的理解、创作的「真实」与「诚实」等道德价值思辩,以及学习与修正的情况,怎样蕴酿出现时的影像系统与文化。

《无粮之地》摄下了拉斯乌尔德斯山区不少平民、儿童以至侏儒的生活情况。

左圖 © harvardfilmarchive.org 右圖 © cinapse.co

动画中刻划了布纽尔和拉蒙就应否开枪杀动物、扭断鸡头,应否要侏儒、女病童入镜等「有火药味」争论,带出艺术家的道德思辩。 相片 © Edko Films Ltd

宏观来说,不认识布纽尔的大众,皆可藉《布纽尔的异想迷宫》别出心裁的编排,了解导演的生平,知道他如何凭意志克服成长梦魇、政治打压,友情与名气的纠葛,或被他与拉蒙的深厚情谊所感动;微观来看,资深影迷也可从中寻获会心微笑的彩蛋,并从导演不带批判、态度开放的视角,重新了解大师的世界观、生死观、创作观和家庭观是怎样炼成的,体会艺术与想像的力量,这或可帮助曾对生命失丧与幻灭的人,于艰辛的命途上坚持下去。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