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创领域 #42

混合模式融合创新教育 – 付诸实践的「同理心」课堂

大埔旧墟公立学校 刘兆基主任

撰文:大埔旧墟公立学校 刘兆基主任
翻译: Joel Wong

品德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便是价值澄清法,让学生选择或判断对错,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但随着教育变革,价值教育应不再停留于分析及选择,而是着重从行动中反思,从创新中改善,运用设计思维,让学生学习「易地而处,感同身受,勇于尝试,敢于创造」。

去年,我校有幸参与PMQ元创方创意教育项目「BEING BEINGS 同理·童理」校园计划,由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与本校老师及二十四位学生一起体验创新的学习历程。当中各专业导师将设计思维的「Empathize 心」「Define 释」「Ideate 想」「Prototype 做」以至「Test 试」五个步骤融入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剖析指导用户的需要,并设计及制作可行方案,真正做到动手改善未来。

从生活找出创新意念

公共卫生间正好是各国文化素养的写照,往往反映出大家在使用时的公德心及同理心,故教学团队设定这次主题为公共卫生间。教学团队先引发学生反思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让他们学习分析指导用户遇到的难题,建立学生的同理心,找出创新的灵感。

混合式的创新教育

在面对是次疫情,以往的面授模式已经未能正常运作,教学团队与我校在课程开展前已不断发掘新常态下的教学模式,他们亦尝试应用教育界的互动学习平台。结果,教学团队构思到使用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将设计思维融合面授课堂及在线学习,充份发挥彼此功效,达致更大学习效益。

学生借助学习平台先行探索

虽然疫情限制了教学场景,但教学团队因应疫情的限制措施,应用Flipgrid及配合我校使用的Google Classroom互动平台,与学生建立网上学习系统,引导学生在课前及课后自行在平台上观看学习影片,并让他们分享Micro:bit创作,照顾学生在在线及线下的学习需要。

多元化学习融入思维步骤

为了解决未能实地观察及搜集数据,教学团队拍摄了一位主角在进入洗手间时面对的各种问题,并利用Nearpod互动学习平台中的collaborate board功能,让学生从影片中截图及实时上载至讨论区,并利用「AEIOU」分析工具,让学生同步分析主角的需要,然后用网上投票方式,让学生选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利用Time to Climb游戏功能巩固学生对「心、释、想」的概念。

师生在制造原型中协作探究

当有了方案初型,导师便带领学生反复思考及制造Prototype,进入「做、试」的步骤。每组学生会按自己兴趣分成两小队,一队会专责设计及制造原型外观,学生需要动手画纸样、拼砌、剪裁及接合不同组件。另一队组员则负责拟写编程内容,并反复进行测试,以达预设效果。最后,两队成员需要合作将两样组件成功组装,并进行成品测试、修正。结果,成功创制出6件创新产品,当中有红外线自动消毒机、自动消毒厕板装置、厕纸及厕格使用通知装置、无厕纸通知装置、厕纸用量通知装置、男女厕使用情况通知装置。PMQ元创方亦精心布置了一场公开展览,让学生拥有第一个成品展。

品德教育=创新教育的新趋势

以往品德教育多体现于绘本阅读、历奇体验、服务学习等,大多停留于「心」的部份,但引发同理心或反思后,往往缺少了改善方案、付诸实践的行动,而设计思维更好地将学生带往新的思考层次。因此,本校这年举办了全校教师发展日,让老师认识及掌握设计思维的概念,并于本校的仿生学习日、旧墟众创未来、春日市集、世界公民日等活动中加入这概念,务求使学生从创新中建立价值,从创制中改善生活。本校亦会持续将品德、STEM、创新教育更好地融合,发展新的教育路向。

在此衷心感谢PMQ元创方及教学团队的努力及付出,在这个疫情阻隔的时刻仍充满教学热诚,带给学生一次敢想敢创的学习旅程。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