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80

渡日先渡海

渡日先渡海

撰文 Kit Chan
图片 Kit Chan

长洲应该有书店 ── 要是真的没有,那就自己开一家出来。

渡日书店的初衷,正是这麽理直气壮,套用店家的格言: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如柴米油盐。

书店由七位老闆一同创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七个大人加两个细路。」其中一位店长婵补充。

所有伙伴都居于岛上,当中有传媒人、社工、海员、艺术家、老师、全职妈妈等,婵形容为「新长洲人」,分别从城市搬进海岛二至五年左右,是街坊也是朋友。

决定聚在一起开店,纯粹因为他们爱看书,而长洲找不到书店。

「其实长洲有一家『长洲书店』,现在还在经营,以前曾经卖过金庸亦舒的小说,但自从岛上开了图书馆,店家便只卖文具,再没有书。」婵说。

两年前,这伙新长洲人忽发奇想,疯狂到打算在其中一个人的家中天台开设pop-up书店,可惜后来没有成事;直到去年暑假,路经小街,这个在庙宇旁的柠檬黄小屋正在招租,茶馀饭后讨论多时的计划终于成行,同年9月开门营业,长洲终于有书店。

「长洲是你意想不到的方便,方便到连K-Pop跳舞教室、日式蒸浴都有!怎麽可能没书店。」

「我们的想法真的好简单,只为自肥,一点不宏大,甚至不关于梦想。」婵澄清,由此至终只是觉得长洲值得有一家书店:「长洲是你意想不到的方便,方便到连K-Pop跳舞教室、日式蒸浴都有!怎麽可能没书店。」

开店动机纯粹,选书也直截了当,以店长们作为读者的个人兴趣出发,他们喜爱阅读的,都会在书架出现,暂时不受市场支配,可以容纳为数不少的独立出版刊物,包括小书誌。

其中一位店长婵。

「猪肉枱」(店中最当眼大枱)陈列出店长推介,把不同内容、但主题近似的书籍放在一起,每两个月左右换上新的,颇有展览的味道。

首个专题是「植物世界」,可以想像那是跟海岛生活关係密切的题材;之后有「阅读城市空间」,探索街道地名与人文历史;近期是非常贴题的「乱世活好」,在荒诞的世道中保持身心正常,有没有可能?

书籍仅是一部分,并会因应主题办各种活动;比如「植物世界」会有阅书后上山寻找植物的亲子活动;「阅读城市空间」找来研究香港游乐场的作者做分享,诸如此类,翻开的不独书本,还有经由书本拉开的思考及眼界,与生活更贴近。

首个专题是「植物世界」,可以想像那是跟海岛生活关係密切的题材。

值得留意的,是店内闢出一角放置童书绘本。「一开始已知道这裡不是只有大人书。如果要在岛上开一家书店,那应该跟城市的书店有甚麽不同?」

婵相信,长洲的小孩与外面的略有分别,日常较多动态活动,到沙滩或上山已经可以玩个够 ── 但如果想静下来看书,除了图书馆,书店会是一个重要的孕育场所。

「希望渡日会像家庭式书店,不用好文青或很有格调,甚麽人也欢迎进来。」

「一开始已知道这裡不是只有大人书。如果要在岛上开一家书店,那应该跟城市的书店有甚麽不同?」

此想法意外地获得回应,店子渐渐成为长洲家庭难得的艺文聚落,而绘本市场不容小觑,同时带来实际回报,例如木棉树出版的《石小坚》,便是店内畅销书之一,有力与大人读物较劲。

服务街坊的取向,还包括引入生活杂货,包括悦和酱油、环保厕纸、岛民自製的柠檬头清洁剂、本地农产等,由书店延伸出一种长洲生活。

「我们没有刻意去连结社区,但会将平日感受到的邻舍关係带进来,试试让更多人感受。」所以店外坚持放一张冰室长櫈,引人逗留;长远目标是製造更多与街坊的互动,引入更多长洲奇人异事。

当书店成为社区一份子,长洲也会把这家空降而来的书店,当成自己人。

人和海岛,可以藉由一家书店去串起。

这样的结果,一如当初开设书店的想法,不宏大,很纯粹,但不能说这并不重要。

书店名字中的「渡」字,有「渡」过难关的意思,「绝非『度日如年』的『度』」,婵再三强调。

「渡」字旁有三点水,看书,请先慢慢渡海。

而店名英文音译为to-day,好好渡过这一天,日子是苦是乐,都变得实在。

Address: 渡日书店 , 长洲北社街68号地下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