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66

如果坪洲能够,为什麽城市不能?

Islander岛民

撰文 Kit Chan
图片 Kit Chan

这是《Islanders岛民》向读者提出的诘问,尤其如果你是香港人。

它是今年初夏推出的独立刊物,每季一册,由DesignTrust资助出版,岛民Kit及太太Myriem负责编撰,以地图誌的方式去介绍坪洲──然而这并不是另一份吃喝玩乐的地区报,甚至不关于小清新海岛风物;它真正想说的,是社区设计与空间营造,近乎研究角度,儘管表达依然浅白。

创刊号封面是一张櫈,打上交叉,神神秘秘,背后藏着重要概念:organic space(有机空间)。地方从来没有生命,一旦有人参与,带来有机变化,而这不涉及由上而下的管治,一切自發,由居民规划。

弃置于坪洲码头一带的座椅,数量多达300,看似随意摆放,其实都是由某位街坊捐出,大多来自附近愉景湾丢出的旧傢俬,让街坊可以随便使用,而交叉就是识别。

椅子出现后,未几有另一街坊帮忙管理,提醒用后放回指定地方,慢慢發展出一套运作系统。 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岛上本来就有大量政府设置的公共椅子,但胶椅显然更受欢迎──那又带来甚麽启示?

Kit跟许多城市人一样,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六年前搬入坪洲;他坦言最初只当海岛是个睡觉的地方,出出入入,「其实没有真正住在这裡」。 日子久了,开始跟地方融入,眼见愈来愈多岛民不愿重返市区,他思考:坪洲有甚麽好?

可以说的实在很多,却一直找不到理想切入──直至来自法国的太太Myriem成为岛民,这双异乡人的眼睛,忽然察觉一切新鲜。 除了那些由好心人收集的公用椅子,比方说,政府在路上一棵树,岛民会把其他盆栽放到树脚位置;亦有人会主动修饰公共空间,或者在海边堆砌一个游乐场,看似全无计算的东西,都是社区设计。

「好像有一种节奏与默契,执行非常畅顺,也代表了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 Myriem一直在外国从事社区规划,结果坪洲意外地让她开了眼界,直接促成《Islanders岛民》的出版,跟丈夫Kit一起採访岛民,透过研究层面去分析小岛风景。

根据学术说法,这是一种human scale,由下而上的参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态,高楼大厦有,海岛都有。譬如我就是这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跟社区互动,由这裡取用,然后也会给予。」Myriem这麽形容。 Kit补充,政策上通常倾向「建设」去改善人的生活,但或者可以考虑如坪洲,运用已存在,最为贴近日常的资源,效果更意想不到。

《Islanders岛民》想要提供的,不是文字照片等内容,而是一个念头。

毕竟到最后,这是关乎可持续生活的世代。「如果乡郊和离岛可以,城市都一样可以,不然我们只会不断局限自己。」这是Kit相信的:「你买有机菜,支持公平贸易产品,但跟邻居互不相识,对社区一无所知,这样的生活是否真的sustainable?」

香港人惯于参考外国案例,隔离饭菜总是特别香──会不会原来我们也有能力向世界示范,一种有机空间,自主生活的可能? 《Islanders岛民》想要提供的,不是文字照片等内容,而是一个念头。 而念头与设计、创意一样,永远无价。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