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梓鎏
圖片:凌梓鎏 & 受訪者
若細心留意,這些年香港零星地有設計師主理的地鋪出現,做選物店的,有上環「Objective」(已結業)、深水埗「MIDWAY」和早前租約期滿的西營盤「HINT.」。室內設計師、HINT.店主Keith(陳丞軒)預告,即將搬往更大的新址再開店。他還大讚,建築師好友Otto(吳鎮麟)開設的上環地鋪咖啡店「commaa」是個好地方。
LAAB聯合創辦人Otto(吳鎮麟)。
Otto聯合創辦的公司「LAAB」做很多大型建築設計項目,Keith笑:「LAAB對於後輩設計師是偶像級公司,我有位剛畢業的同事想像Otto很高不可攀,去過commaa與他聊天後,發現沒那回事,哈哈。」在香港,普羅大眾因了解有限,亦常以為設計是很離地的事。Otto和Keith開地鋪的主因,就是想拉近設計與大眾的距離,也讓設計同行多聚腳交流。
在辦公室闢出咖啡藝文空間
開業半年的commaa,位於同址的LAAB辦公室內,兩者名字都有兩個「A」字,意指「art」和「architecture」,是LAAB的創意主軸。LAAB的設計範疇眾多,包括建築、公共藝術、酒店、餐廳等,曾參與設計K11 MUSEA商場,尖東星光大道的特色小食亭「海邊檔」,也是它的作品。
踏進commaa,門口旁陳列了一些書,Otto介紹:「有關於咖啡的、有關於建築的,也有關於在commaa舉行的活動主題,例如(6至7月時)選物店MIDWAY來辦『日本工藝之旅』的pop-up store,我們便放了相關的書。」
書架旁是內置數碼系統的餐牌。(圖:commaa Instagram )
書架那道牆原來是門,推開便通往LAAB近50人的辦公室。Otto解釋概念:「辦公室是私人空間,而我們用其中一部分做咖啡店,變成公共空間。commaa每天關門後,同事又可用回這個地方,出來吃晚飯。」他笑指LAAB同事們都是愛啡之人,commaa推出的飲品,全經大家試味讚好、一致通過的。
Otto希望commaa孕育一個文化空間,會定期舉辦活動和展覽,店內有一大幅白牆方便展示展品,燈光還很講究:「是美術館級數的,M+博物館也是用這盞燈。」香港固然有各式博物館和藝廊,「commaa想更輕鬆一點,讓公眾透過喝咖啡,接觸多些關於藝術和建築的事,做到『coffee meets art & architecture 』。」
commaa既是咖啡店,也是展覽空間。
選物店MIDWAY曾於commaa辦「日本工藝之旅」pop-up store。
為幼稚園生作導賞
commaa在上環普仁街,Otto說附近有不少藝術組織,「有些是LAAB的合作夥伴,他們以及其他設計師,都喜歡來commaa。」業界同行、坊間文青和街坊是預計中的客群,他倒沒料到還有長者捧場。「隔鄰是醫院,不少覆診的公公婆婆會來commaa。」他笑言:「他們反映說,這一帶其他咖啡店對他們來說『太型』了,不敢進去。commaa大概比較有親和力吧。」
更喜出望外的是,因為附近有幼稚園,所以媽媽們接放學後也會來commaa,「小朋友便喝喝babyccino。後來我們跟那些家長熟落了,他們與學校討論有什麼活動可跟commaa合作,於是舉辦了幾次導賞團,帶幼稚園生參觀LAAB,看看建築師事務所是怎樣的。」一般香港幼童的確對建築師沒概念,commaa反而提供了一扇教育的小窗口。
今年LAAB成立十周年,透過開設commaa更貼近社區。Otto說,多年來公司搬過不同地方,有段時間落戶商廈,藝文社區欠奉,與公眾接觸的機會也歸零。香港空間矜貴,地鋪比樓上商鋪的租金高,Otto覺得LAAB與commaa的現址可遇不可求,位置不在鬧市街頭,租金還好。「在台灣、日韓以至歐美等世界各地,設計工作室較多是樓高幾層的建築,可能一層是辦公室,另一層是店鋪,這種情況並非很特別,只是在香港很少見。」
LAAB曾辦導賞團,讓幼稚園生參觀建築師的工作環境。
同址的LAAB與commaa有紅磚外牆,為街角添特色。
開店是圓夢 也是宣傳
室內設計工作室「Hintegro」創辦人Keith與Otto一樣,指外地不少設計室,在同一屋簷下設有小店。Keith羨慕地說,日本也有很多設計師會獨立開設地鋪。「當然未必在東京新宿鬧市街頭,但你去遠一點的地方,如八王子、三鷹便會有。」他有位居日的澳洲建築師朋友,在東京豐島區開了地鋪咖啡店「MIA MIA」,能與民居社群互動交流。
Keith看在眼裡很嚮往:「我有一個開店的夢,不過在香港很難實行,因為租金貴。你說開選物店,要賣多少隻碗才夠交租呢?」口裡說難,身體卻很誠實,Keith還是忍不住一試,自2022年起在西營盤經營HINT.選物店,直到數月前才結業。「因為打算遷往新址。我的工作室原本在沙田,新地點可以將工作室和HINT.放在一起。」
Hintegro創辦人Keith(陳丞軒),於HINT.選物店門前。
HINT.之前位處西營盤第二街,附近有住宅和食肆,人流不俗。雖然在室內設計本業以外,再出錢出力開店確實不易,但Keith說從事市場推廣工作的女朋友,啟發他從另一角度去想:「透過開店,或可讓更多人認識我的設計工作室Hintegro,那比起花錢去做一般宣傳,其實更好。」HINT.售賣來自香港和世界各地的生活精品,全由Keith挑選,小店室內設計出自他手筆,這些都反映出他的設計特色與喜好。「我主要做住宅設計項目,平常卻很少有機會對外接觸公眾。客人來HINT.買東西時,反而會因為大家聊天,而發現我做室內設計的,有時會帶來新的生意。」
HINT.在西營盤營運兩年。
地鋪名副其實夠「貼地」
走進社區與不同人交流,是Keith開店的重要初心。HINT.除了成為他與設計師朋友的聚腳點,也是他舉行活動的小小空間,如辦展覽和講座。「我覺得很有意義。例如有場講座,由我和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對談。我曾為他的家做室內設計,因而成為朋友。那次對談討論到設計、教育、小朋友的創意等,有幾位觀眾是做設計師的媽媽,她們又會提出一些教育子女的問題。」
昔日HINT.售賣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品。(圖:HINT. Instagram )
HINT.西營盤店內空間。(圖:HINT. Instagram )
回想兩年間在小店所辦的活動,Keith笑:「我愈做愈興奮!我是一個很喜歡分享的人,所以又會寫寫專欄,又會在大學教書。」難怪HINT.將在新址再續,他先不透露地點賣關子,但預告空間會比舊店更大。雖然香港設計師開店,始終不普遍,但他說:「希望日後會愈來愈多吧,最好當然是百花齊放。我、Otto和Pan(室內設計師鄧文斌、選物店MIDWAY主理人)都是朋友,會互相去大家的店,如果有更多設計師能這樣聚起來,力量自然會更大。」四字頭的Keith,有感自己這年紀是設計界的中生代,「我在年輕後輩和大師級前輩之間,很應該做一個與大眾溝通的橋樑,尤其香港人常常誤以為設計師很離地。」由設計師主理的地鋪,名副其實是個「貼地」交流空間,Keith說:「設計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就算你不是設計師,也可以從設計的角度,去看我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