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22

爬上山頂看藝術

Kirishima Open-Air Museum

撰文 Linus
圖片 Linus

把一座美術館建於海拔700公尺的栗野岳,為的是甚麼?

答案是為了讓藝術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甚至讓其成為作品一部份。

那是日本九州霧島的「藝術之森博物館」,地點有些偏遠,坐完火車還得轉乘小巴,繞過一環又一環的曲折山路才到達。

翻山越嶺後,眼下就是風景:藝術館佔地13公頃,露天地方設計成公園草地,23件藝術品散落其中。沿著步行徑,穿過蜿蜒小河,自會發現部份作品藏於森林,得在山頭逛個半天才能找到。如果說是參觀美術館,倒不如說是登山郊遊更恰當!

走進黑暗隧道,盡頭有光,隔著玻璃,外面是一片翠綠,而玻璃上這樣寫:起初神創造天地。

而這正是設計師的心意。因為每件藝術品,都由藝術家到現場實地觀察後,考慮地勢、植物、日照等環境因素,然後進行創作。

譬如美國藝術家的8米高大型雕塑《男與女》,巨人般聳立於草地,效果固然震撼,更有趣是隨著太陽移動,光線畫下影子,每個小時也出現不同長短。

入口處站著巨人,是男抑女?當日照轉向,他/她的影子就會拉長縮短,再次跟自然融合。

又例如樹林內放了數個瘦削的鑄鐵人兒,詭異地與周遭枝幹幼幼的樹木連成一體,要花點眼力才能看出端倪;還有露天草地上一塊特製的反射鏡子,讓人清楚看到前方茂盛的樹,自己倒是半虛半實的隱藏了,間接透露人類的渺小。

這作品名為《Insiders》,五個鐵人隱身樹林,需要金精火眼才能看到。

而所有室外藝術品均可觸摸,又或當成遊戲般耍樂;遊人的介入,同時令作品的閱讀層面更豐富──不少藝評人認為,當作品與人作出互動,才算真正完成呢。

可以想像,隨著季節更替,春夏的綠,秋色爛漫,或是寒冬時白雪暟暟,整個景觀也有變化,讓作品得到不同面貌的詮釋。在這樣一個空間,大地,人與藝術,三者遇上,方能成就美麗,缺一不可。

館內放了草間彌生的巨大高跟鞋,灰姑娘穿得上嗎?
室內藝廊不定期轉換展覽,包括畫作和雕塑。

是遊樂園,也是藝術館。

「藝術之森博物館」網址: http://open-air-museum.org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