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48

「彩色 vs. ⿊黑白白」的影像美学

《中英街1号》

撰文、 图片:赖忆南

三月下旬,从大阪亚洲电影节看毕《中英街1号》的世界首映后,在回京都的火⾞上,脑袋一直思索着电影里,视觉概念的修正。那沉郁的黑白影像,是过于华丽?不够写实?是梦回的过去式? 还是输入中的现在进行式?虽然从拍摄之初到中期剪接,再到后期调色,我都在电影画面的光影上做设计。然,配上⾳乐,结合特效的完成品,再放在⼤银幕上,用观众的角度欣赏这出电影,倒是第一次。⼀种既亲切又陌⽣的感觉,从心深处暗涌着。

《中英街1号》是我第二部当摄影指导的剧情电影。当初,导演提出如果整部电影都采⽤⿊⽩摄影,你有什么看法? 会否感到困难? 我没有顾虑太多,表示困难不⼤。我对⿊白摄影有着独特的偏爱,技术上也有一定的研究,加上过往在广告创作上的实验,让我在运作上有一定的基础。 后来翻看剧本,更觉黑白摄影是不二的选择,它能带出两个时代,既实在又虚无的时间与空间,超现实的年代交接,塑造出⼤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活与情感挣扎。

电影用上两种,不同对比和色调的黑与白,分别营造1967和2019两个时空。这里清楚区分了两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气氛。

1967年以墨黑白强烈的对比作主调,中间不带灰阶,构图含蓄而准确地将人物压缩在狭窄的场景,⽤简洁而具张力的电影语言,突显了了六十年代沉累不安的情绪。

2019年的虚构时空,在呼应当代的同时,也为寓言作告白。这一部份影⽚基调微转,构图相对广阔,画面前中后景的处理,往往使中景成了主角。调子成了忧郁带蓝灰,灰阶呈现蓝调,质感上增强了粗燥的微粒,使故事的无奈与哀伤,渐次弥漫起来。

为什么要用上黑白? 相信普遍观众都会提问,世界是彩色的,这是人类的视觉经验。正如你不会接受一部只能拍摄黑白的数码相机,或只能显示黑白的电视屏幕。所以「彩色 VS 黑白」,是永恒的问题。黑白质感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彩⾊,它增添了一层「形而上」的神秘面纱。从「美学」上达至了「必然写实」的风格,但在「哲学」里⼜提供了奇幻的思绪缺口,这些视觉设定,令观众能进入故事的时空,投入人物的时间,思考他们的人生。

另外,我曾经在《再见何藩!再见光影时代!》文章谈到「摄影师的⼈生是线性的一直向前, 每⼀次按下快门,光影时间就已经消逝,你永远不能拍摄到过去和将来,只能拍下眼前的「现在」,即使何藩也不能改变摄影与时间的关系。」换个角度看电影这种艺术媒介,刚刚与硬照摄影相反,透过流动影像的记录,电影可以还原接近或等同真实的时空,甚至可以假设, 虚构未来的时间。下次当你欣赏电影时,不妨用时间的角度去鉴赏,看到的会是另一种境界。

《中英街1号》

大阪亚洲电影节「最优秀作品赏」
乌甸尼远东电影节参展作品
预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ewzrJxMo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