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Lio Yeung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你仍然喜歡自己的工作嗎?」我近來不停問自己這個問題,有時會想,或者當有一天認為自己再不能改變他人,而自己也再不能接受這個行業,就是時候轉一轉換環境了。
和Afa Lee、Singchin Lo、Vann Kwok同為School of Design最後一屆合拼為時裝設計的學生。他們一個身兼藝術家、模特兒、藝術總監、時尚influencer, 一個是配飾設計師,另一位是時裝設計師,三位都是我在讀書時已經相當欣賞的同學。
畢業後十多年,仍能忠於自我、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和堅持夢想的人不多,多數都因為生活迫人而早早打了退堂鼓,變得妥協。這次特意邀請他們,一起以自身經驗談談香港的時裝設計,和畢業後的工作變化,也趁機當是舊同學聚會。
左起Singchin Lo、Vann Kwok、Lio Yeung和Afa Lee。
突破與求變
Vann Kwok是一個對時裝抱有熱忱的人,我一直都很欣賞她。喜歡布料和衣飾的她,畢業後做了大半年時裝後,才投身廣告業,當上形象指導。可是,襯衫標準對於大部分廣告客戶而言,在於和參考圖相似與否。再者,當時亦是fast fashion開始流行的日子,每天營營役役,衣服借了又還,只是重複同樣的工作。
後來在一次機緣巧合下,Vann獲邀成為一名電影服裝指導。「電影服指與時裝行業基本上是沒有太大交集的,因為我們要兼顧的是電影美學,而電影正是一種很生活化的東西。」電影世界裡面,不需麻木跟隨潮流 —— 服指只要了解角色背景和故事脈絡,透過服飾去塑造和呈現那個角色、那個「人」。
Vann曾跟張叔平工作,數年前辭去電影服指的工作後,便到英國修讀珠寶設計。她現已回流香港,經營個人首飾品牌。
後來,Vann跟張叔平工作,完成了電影《金陵十三釵》:「我由布料開始籌劃,那是最有成就感的一齣戲。」然而,當時是警匪片鼎盛的香港電影時代,即便是時裝片也走不出日常格局。「同一件警長外套借了又還了幾十次。」Vann笑言。
當了十年的廣告、電影、演唱會服裝指導後,Vann了解到布料的局限:「當時流行 Lady Gaga,做演唱時會發覺好多東西是布料做不到的,但又迫著自己學做。」在硬著頭皮自學的情況下,她發掘了造帽的興趣,便毅然辭去工作,帶著數件行李遠赴倫敦,也順道沉澱一下,計劃未來的方向。 學期開始前,Vann專程到駐守英國的日本造帽設計師Missa的工作室實習,發現自己喜歡做的不是top head,而是比較sculptural的東西。
Vann Kwok的個人品牌
Vann就讀的教學大樓分上下兩層,上層是擺放衣車的工作間,下層是製膠和做皮革的工場。她直言,當再次看到衣車時,連碰也不想碰,便「走堂」到下層工場做object和學習金工。學校鼓勵學生參加不同設計比賽,她的創作被歸類為當代珠寶(Contemporary Jewellery)的範疇,她慢慢明白到自己所做的是這一類型的首飾,於是便加以鑽研。2017年,Vann畢業後回港,終在兩年後正式開設個人首飾品牌。
Vann Kwok的個人品牌
由布料到3D visualization,然後融合兩者,再開設個人品牌 —— 在我眼中,Vann是一個不斷求變的人,不甘生活於粉筆圈裡,不斷地尋求突破。其作品風格遊走於藝術與潮流之間,使用物料也融合了科技和傳統工藝,一路走來,一路都實踐著她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