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04

Pinholet - 小念头营造大世界

Timothée Kaplan

撰文 RMM
图片 © Pinholet

在今天的速食文化下,读者追求的是更短的文章。这个环境下制作杂志,绝对是值得表扬的工作。 《Pinholet》是一本巴黎的独立杂志。他们并不推崇讲求效率的阅读习惯,反而亲身游历各地,为读者展示大世界中的小故事,希望读者从中发掘自己的创意。

我们跟《Pinholet》的编辑Timothée Kaplan做了一个访问,希望大家可以更了解这本杂志。

后门

利用摄影兿术剖释香港
Photo © Michael Wolf

RMM:为什么会用Pinholet这个名字呢?

Timothée:在制作初期,我们对于用卡纸和木盒制成的相机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决定以针孔相机作杂志的名字,最后再加上字母“t”,读起来更像法文。后来我们在香港与大师Martin Cheung (张震扬)见面,他教我们做了一部针孔相机。所以《Pinholet》中的照片都是用针孔相机拍的。

RMM: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Pinholet》?

Timothée:Timothée:这本杂志的目的是透过小小的想法,让社区的人开展寻找自己创意的历程,同时建立起一个互相欣赏、学习的群体。

RMM:我们都好奇为什么你们会选用香港作创刊号呢?香港如何成为体验小型创意、注重细节和长时间创作的理想地点?

Timothée:香港时常被视为一个沉闷的城市。但我们发现这里到处都是令人惊喜的创意。我们找到对复兴传统手工充满热诚的工匠、踊于投入社区的艺术家,亦有人排除万难发展创意企业。香港人十分聪明,善于循环再用旧的物料创作,能在这个繁忙的城市中体验到这个特性,启发了我们不少。

RMM:为了与本地工匠和艺术家接触,你们在香港逗留了一个月。那是你们第一次来香港吗?跟本地人沟通、相处有什么感觉?

Timothée:那是第二次 。我们住在深水埗。虽然不是游客区,但当中的旧式大厦和市场都非常吸引。我们抵达后几天便与第一个合作单位见面。他们找来合适的受访对象,所以我们每天都认识到新的朋友,了解到他们在香港的生活、工作、创作和社区。

港式奶茶

RMM:你们是如何决定专访的对象?

Timothée:来香港前我们已有一些人选,例如是创作HK Honey的Michael Leung和创作So…Soap!的Bella Ip。但过程中总有变数。我们是后来才知道Tom Grundy发掘香港郊区的故事和决定访问本地艺术家Yan-Kwai Wong。凸版印刷专访的那间工作室,也是在我们快要离开香港的时候才找到的,还成为了我最喜欢的故事。我们更有幸可以在杂志中展出Michael Wolf的照片,探索城市不显眼的角落。

RMM:你們好像正在製作另一個企劃。性質會跟《Pinholet》相近嗎?

Timothée:虽然我们计画每年出版两期《Pinholet》,但相比起受制于定期出版,我们更喜欢香港那一期的做法。所以我们花了一年沉淀。新企划的宗旨会跟《Pinholet》相近:直率、亲和地发掘本地社群。

谢谢Timothée接受我们的简短访问,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Pinholet的资料,可以到Pinholet Facebook 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Pinholet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