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03

延续生活故事的老房子

台南谢宅

撰文 RMM

在上一篇文章中,读者已经认识到台南的谢宅不只是一个住的地方,更是一个带领著历史前进的潜能空间。RMM 这次能与谢宅主人谢小五先生面对面详谈,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忘的经历,这位三十多岁的年青人,回答问题时双眼炯炯有神,向我们一丝不苟地详述他埋头修复谢宅的历程、细节和心得,他 留住台南老房子的执著令人动容。

保安路谢宅,是台南老房子俱乐部最后的一家谢宅,谢宅项目完满告成。
Photo ©RMM

保安路谢宅,是台南老房子俱乐部最后的一家谢宅,谢宅项目完满告成。
Photo ©RMM

做一间老房子需要什么呢?

老房子最基本的五个元素就是榻榻米、蚊帐、棉被、竹子和磨石子。我找来了五位分别擅长于制作这些物品的老师傅一起合作,他们都是我祖母的好朋友,加起来都四百多岁。作为在地人*,我在这里生活建立的人际关系让我会比较容易找到方法去解决修房子的问题。但我们合作难免有磨擦,毕竟他们是老专业,连他们的徒弟也都七十多岁了,所以不会那么同意我提出的现代手法,因此大家要互相配合。整个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大家已经一起修了五栋老房子了,师傅们现在已经明白我的想法。

老师傅手做的榻榻米、蚊帐、棉被绝对是一个卖点。
Photo ©RMM

我们构思跟行动一共花了一整年。我住在那里快三十年了,跟房子尤其密切和熟悉,所以我们可以保留房子原本百分之七十的结构,然后只调整它的比例。听说香港古迹的手续就比较繁复一点,但因为我们的房子才六十年,不是一百年以上的建筑;加上六年前很少人认知保留老房子的议题,所以过程中没有遇到太多困难。我们全部都是自费和自己一手一脚做出来的。虽然做第一栋很困难,但我觉得这是一场革命。自六年前我见到台南有两栋很重要的古迹被拆开始,我就觉得我一定要为这个地方做点事情。

左: 屋子里不甘平凡的一砖一瓦一石成为了谢宅的特色风格。Photo ©RMM

中: 就如字面上的意思,「谢」是谢小五家族的姓,而「宅」就是家,屋子内外都留有谢家成员生活的痕迹。Photo ©RMM

那为什么会做多于一栋老房子?你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计划这样做?

我没有办法一开始就计划,因为我不知道会不会成功。这个概念是对的,但时机也很重要。我在六年前开始的时候,老房子还在,还来得及,但是大家能不能接受这个意念呢?六年前是一个发展台南老房子的适当时机,但这并不代表整个台湾也准备好。不同城市的人有不同的思维和故事,所以做起来也会不同。我们从零到有的革命过程,让谢宅可以从第一栋发展至第五栋。

你们未来又会怎样继续做呢?你会不会有其他计划?你们又会怎样跟海外不同地方介绍自己呢?

五栋台南老房子已经完成,我们不会再在这里做相同的项目了。我想去京都开老房子。台湾很受日本影响,而历史悠久的京都有最好的老房子。我想去日本让大家知道台湾也有很好的服务。我不需要赚很多钱,我只想把我们的概念传递到国际。我们 Facebook 专页也涵盖了香港,希望越来越多朋友可以参与我们的平台。
我也有向国外人士介绍我们对于保留老房子的概念。对于欧洲人来说,六十年的房子比起他们两百年的家并不算老。但是我们时间的比例根本不同,他们是一千年里的两百年;我们却是四百年里的六十年。我相信他们一定接受我们这个概念,因为他们也明白如果我们六十年的老房子也不保留,那怎样去延续往后的一百年呢?加上谢宅拥有人生活过的痕迹,所以才能感动人们,而这就是谢宅的价值。

这些照片是小五在另外一些旧房子拍的石地板照片,从前的台南家庭喜欢在自家石地板用小石堆砌喜欢的图形,每一个图形背后有每一家人独特有趣的小故事。
Photo ©RMM

感谢小五接受 RMM 的访问,他用修复老房子谢宅的历程来证明,就算时光变迁,老房子和人情仍然可以保留下来,随著现代发展的齿轮继续往前走,延续著历史不断进步,生生不息。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谢宅的资料,可以到台南谢宅 Facebook 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OldHouseInn
*在地人:本地人

充满朝气和热诚的谢宅主人谢小五。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