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視野 #58

玩「膠」迷:創作玩具使我自由

Hide Toy & 好鬼痴

撰文:凌梓鎏
圖片:PMQ

楊子健和黃雋灝(阿灝)愛公餘創作搪膠玩具,分別成立了獨立玩具品牌「Hide Toy」和「好鬼痴」(Ho-Crazy)。子健是跟車送貨員,每天趁開工前,凌晨五時便起床製作玩具,笑說不是趕死線:「我純粹手痕!自己好享受。」

獨立玩具創作人楊子健(左)和黃雋灝。

玩「膠」熱情入了血,自由身設計師阿灝也一樣,創作玩具不為「錢途」:「而是因為開心。由嘗試不同方法製作玩具,到構思包裝設計,整件事都可以自己話事,生活中沒有其他事比做玩具更自由。」兩位均把個人愛好放諸玩具設計,如童年回憶和街頭文化元素,阿灝說:「透過玩具可分享自己的故事,平常用口講出來別人未必想聽,化為一件實物會更吸引。」

以「膠」會友 由紙黏土結緣

子健和阿灝的玩具情意結,都始於兒時看卡通片和漫畫。70後子健舉例說,日本卡通《百獸王》和《黃金戰士》是老牌經典,「由此衍生的玩具,我小時候自然好鍾意。」七、八十年代,塑膠、超合金機械人和超人玩具是男孩所愛,連90後阿灝也不陌生,「因為我哥比我大十年,他留下來的舊玩具會落到我手,而玩具其中一個有趣之處,就是可以分享和傳承。」

如今兩位創作搪膠玩具,同樣旨在公諸同好。2022年香港一群獨立玩具創作人組成同好會「唔曳會」(Nice Geeks),成員除了子健的「Hide Toy」和阿灝的「好鬼痴」,還有「Don't Cry In The Morning」等十多個玩具品牌。不少成員早已相識多年,因玩具成為老友,子健形容「Don't Cry In The Morning」主理人之一歐晨 ,像玩具製作的「人肉百科全書」,「他是我的啟蒙老師!怎樣做玩具、用什麼材料、在哪裡買等,最初全是他教我的。」

子健的珍藏:90年代介紹日本玩具的「天書」(左)、2004年香港玩具雜誌《Garden》創刊號,封面以「Figure教父」劉建文(Michael Lau)為題。

有別於歐晨曾做廣告行業、阿灝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讀插畫出身,子健沒這些創作背景,卻無阻他動手做玩具,笑指:「一開始是因為工作太悶!」多年前他曾子承父業,在紅磡唐樓樓梯底經營蚊型鋪,賣衣飾配件,悶慌了便用紙黏土做怪物玩具自娛。歐晨住該區附近,屢見樓梯鋪有人玩紙黏土的奇景,前上搭訕。

子健由紙黏土、樹脂進展到用搪膠做玩具,「一直不停做,慢慢找到個人風格。」他愛踩滑板,玩具如其人,「會有滑板、Hip Hop等街頭文化元素,也有cult片等電影主題,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對玩具狂熱多年,與「唔曳會」的好友交流是一大樂趣,「每年聖誕大家會交換自己的玩具,以前還在樓梯鋪(現已結業)外開party,很好玩。」

子健逾五年前的早期作品,除了左一是膠公仔,其餘都用樹脂製作。

土炮實驗的樂趣

搪膠玩具中有種「邪膠」類型,常見骸骨、器官或血腥元素,子健笑言自己的作品「少少偏邪但健康和cute」。阿灝的風格則截然不同,角色主要是有趣動物的變身。進階至搪膠前,他和子健一樣,經歷過做樹脂玩具的摸索階段。「以前在學校(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上過油泥雕塑課,發覺將自己的想法變成實體幾好玩,做畢業功課時想再試一次,便用樹脂做了五隻豬仔玩具。」

子健近年作品,風格保持邪氣與可愛並重。

阿灝的作品多見動物元素,圖中央的紅色豬仔,靈感取自豬仔錢罌。

那是阿灝第一次自製玩具,他從小到大愛買玩具,五隻小豬的構思夾雜了童年回憶,例如有紅色豬仔錢罌化身而成的角色,「豬仔錢罌代表儲錢,而買玩具先要儲錢,但儲儲吓你可能由想買A變成想買B,衍生不同慾望,所以系列中的豬仔有不同造型。」後來他首個搪膠玩具作品「漢堡蛙」,也是動物與童心的混血兒,源於覺得角蛙與漢堡糖的外型相似,將兩者合二為一。

以漢堡包糖為靈感的角蛙公仔「漢堡蛙」,阿灝起初先以樹脂製作。(圖:ho_crazy IG)

樹脂版(右)和搪膠版「漢堡蛙」。

子健解釋,「用搪膠要先自己做好一個demo玩具,然後與工廠磨合如何製作,可以小量生產,會感到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玩具品牌。」雖然他和阿灝現已很少做樹脂玩具,畢竟自製的模具壽命有限,倒模多次便有損耗,但想起以往種種土炮實驗,還是覺得很過癮。子健說:「以前我年少瘋狂!製作時要混合樹脂和硬化劑,會出現氣泡,理應用一部『消泡機』抽真空。我沒那部機器,便去買密實膠箱,割一個窿接駁吸塵機,結果都做到消泡效果!」阿灝試過買市面的自動抽真空米缸,來應付相同問題, 笑說:「效果麻麻,似乎用吸塵機更好!做玩具時不斷改良工具,與同好交流技術,就是好玩之處。」

拉大隊推廣玩「膠」價值

玩「膠」達人可以在家創作,但成品如何找機會面向公眾?子健和阿灝都參加過不同藝術展覽和活動,例如推廣獨立創作精神的國內「奇點藝術節」。子健記得2017年在廣州參展該藝術節,是他首次公開展出自家玩具,「當時大開眼界,因為參展的不只玩具創作者,還有插畫師、紋身師等不同藝術範疇的人,有些年紀大概20多歲,已經很厲害,令我吸收到很多養分。」

子健按日本漫畫角色「阿童木」創作的搪膠公仔,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自己玩「膠」自己造,是創意與設計無疑,但相對插畫或其他創作媒介,香港人似乎較常看低手作玩具的價值,會撥「咁大個人仲玩具好無聊」的冷水?子健一笑置之:「好似冇人撥我冷水喎,因為我『自high』能力好高,根本不會理那些說法,只要有人喜歡或買我的玩具,對我來說已是bonus。」阿灝就覺得:「香港人會關注潮牌玩具的炒買囉,但對於玩具本身,大家似乎不太重視。」

他們與一班「膠」友所屬的「唔曳會」,希望日後多以組織名義,拉大隊參加更多活動,推廣玩具創作。「唔曳會」成員之一陳家達(阿達)與太太成立創作品牌「Graphic Airlines」逾廿年了,過去六年入了「搪膠坑」。老臣子阿達說:「成立『唔曳會』最緊要是聚集同好,繼續發掘玩具創作的可能性。而且不同成員各有人際網絡,一知道有機會參展,就大家一齊去玩,透過作品讓更多人認識玩具創作。」三月尾即將開鑼的PMQ元創方大型活動「玩嘢祭」,請來一眾香港和台灣玩具設計師現身玩具市集,「唔曳會」也會駐場展出作品,分享玩「膠」心得,大家不妨親臨以「膠」會友。

「唔曳會」聚集十多個香港獨立玩具品牌,包括(左起)阿達的「Graphic Airlines」、阿灝的「好鬼痴」、子健的「Hide Toy」、Vasco的「Enjoy The Little Thingssss」等。

PMQ「玩嘢祭」

2024年3月29日至4月1日(12:00 - 19:00)

PMQ元創方地面廣場 (個別活動將於特定場地進行)

詳情:www.pmq.org.hk/event/pmq-play-stuff-fest/?lang=ch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