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視野 #57

當設計師戀上雀籠工藝

郭達麟

撰文、圖片:凌梓鎏

家具設計師郭達麟(Dylan)每周都去雀仔街(旺角園圃街雀鳥花園),在雀籠工藝師陳樂財(財叔)的「財記」雀籠維修店幫忙。Dylan並非伙記,而是向財叔斟過茶拜師的徒弟,「按傳統擺了幾圍酒㗎!」他曾在加拿大和芬蘭讀書,回港後對竹材漸生興趣,手造竹雀籠近年更打開他另一片天空。

設計師郭達麟(Dylan)。

「我留學時讀小型建築和家具設計,雀籠就是雀的小型建築和人的家具。」設計和工藝雖是兩回事,然而學習雀籠工藝,令他從設計師的角度也吸收養份。他說家具設計呈現生活方式,如北歐風、工業風等,「那屬於我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雀籠讓我抓住一個香港文化的切入點,思考何謂東方生活方式和美學。」

造雀籠的踏實感

隨著時代變遷,中國以至東南亞的雀籠,有各式各樣的形態。而香港人對雀籠的集體印象,如Dylan所說,就是啡紅色、頂部圓拱形的。「這種廣東雀籠是很厲害的文化icon,就算你沒養過雀,都一定在某些影像中見過,如昔日周潤發的電影。來到近年音樂組合MC $oHo & KidNey的《係咁先啦》MV,也有提着雀籠的畫面。」

雀籠工藝師陳樂財(財叔),天天在雀仔街的「財記」坐鎮。

文化icon歸icon,要再詳談雀籠,從前Dylan與一般人無異,是門外漢。直至2019年有藝廊辦展覽,邀請他設計由傳統工藝啟發的家具,並提議他認識製作和維修雀籠的財叔,「手造雀籠的工藝很有趣,我立即便『入坑』了。」他笑:「雖然我是設計師,但製作雀籠時,連如何用工具鑽個窿,當時我也不懂,感覺幾打臉!而且發覺雀籠每個部件都有名稱,例如籠身以上的部份稱為籠罩,籠罩內又有個叫罩芯的東西,好得意。」那年起他成為雀仔街常客,每周去財叔的店舖學藝,到2022年更正式拜師入門。

師承香港製籠大師卓康的財叔,製作這個雀籠向師父作品致敬。

現時財叔年過八旬,仍天天開舖,有精力沒架子。Dylan會替他做維修雀籠的工序,如更換破爛的籠枝。「財叔13歲起學造籠,我覺得自己沒可能學盡他的功夫!我試過將不同部件組裝成雀籠,但未懂造一個籠出來。」他期望有天能學懂,更重要的是,「我想透過製籠技藝,去明白竹這種物料。」相對他設計和生產家具,常用北方木材和現代機器,手造竹雀籠給他不同意義。「從芬蘭運來的樺木,碳足跡很高,竹則在廣東省已找到,又與我們的文化背景相關。」想起出自國際著名設計師的天價家具,確實予人「離地」感,Dylan笑:「設計師可以很自大,以為自己什麼都懂,動手學雀籠技藝,將我拉回踏實的狀態。」

Dylan一來到「財記」便戴上圍裙,默默幫師父工作。

藉設計為工藝出分力

與Dylan聊天,發覺他像一本罕見的雀籠「人肉百科全書」。侃侃而談一些製籠步驟,會夾雜很多特別字眼,例如他懂得「拉絲」,意思是用一塊滿佈小圓孔的金屬工具「拉絲板」,將已削幼的竹條拉過細孔,再削成圓柱形的籠枝。去年他還出版了自行撰寫的《開雀籠》,是一本介紹香港養雀文化和雀籠工藝的書,圖文並茂,單是關於雀籠的構造,都有廿多頁。

財叔為《開雀籠》擔任顧問,Dylan形容他是此書的靈魂。

書中的雀籠部件圖解。

過去幾年Dylan跟財叔學藝的觀察和研究,盡在書中,他又找朋友繪畫不少雀籠的設計圖,也有雀仔街店舖的建築圖。「因為我有設計背景,所以更懂以圖像配合文字,去表達這些內容。這點很重要,財叔有豐富的雀籠知識,但如果沒好好傳遞開去,很多人都無法認識雀籠工藝,更不會入行。」他笑言當初學藝,自覺年紀不輕,「曾擔心學唔晒!但倒過來我以設計師的身份,其實能幫忙推廣雀籠工藝。」其一是《開雀籠》裡的繪圖,其二是Dylan在研究生產製作雀籠的工具。「工藝師很多時會自製工具,財叔用的削刀(可用來將竹條削平),是很久以前他一位老友造的。」他3D打印了一把相同的削刀,再去日本請刀匠按著它製刀。「沒這把刀,很難入行造籠,而我做設計,就懂得如何將它變成產品。」

《開雀籠》寫及雀仔街,並把「財記」等店舖畫出來。

左起: 財叔削刀的3D打印版、兩把由日本刀匠所製的刀。

用家為本的雀籠設計

Dylan在《開雀籠》提及,他記得80年代上茶樓、乘巴士、在大街小巷或公屋的騎樓,都會看到竹雀籠。後來除了1997及2003年的禽流感,如他在書中所寫,「生活品質提高,住在私人樓宇的人口增加,擴闊了竉物的選擇,這些因素都導致提籠掛鳥的風俗文化逐漸消失。」Dylan則因學習雀籠工藝,而養起雀來。他笑言,以產品設計的語言來說,那就是研究用家的需要和喜好。「現在我養了一隻相思、一隻吱喳和兩隻金絲雀。牠們如何飛入雀籠的門,原來已經很不同。你不去了解雀,其實真的造不了雀籠。」

雀籠常被形容為雀鳥的「家」,Dylan會把籠中鳥放出來,讓牠們在房裡自由活動,「所以我會說,雀籠是雀鳥的『房間』。」他覺得大眾對雀籠有不少誤解,「例如『籠中鳥等於沒有自由』。我是設計師,當然對不同物件有自己的看法,但很多物件不應代表著某些涵意(connotation),那是我們的文化所加諸的。而籠具有太多負面涵意了。」雀籠之所以為籠,有其設計及功能上的原因,Dylan打了個比喻:「對雀而言,雀籠就是一個『馬騮架』(公園的攀爬架)。雀仔會飛,但也要玩,需要抓住東西,需要在雀籠的籠枝『擒來擒去』。」誤解源於不認識,在大學任教設計科的Dylan,尤其想吸引年輕人認識雀籠工藝,會帶他的學生來雀仔街。「希望年輕人了解這裡的社區,了解養雀文化,甚至有機會更新這種文化。」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