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视野 #49

迷你咖啡店设计学

PMQ Coffee Agenda Go Live

香港一向空间小且租金长期高企,迷你咖啡店绝不是罕见事,迷你咖啡店的类型繁多,例如只有少量座位、立饮或是只做外取的店家。不过,空间限制却激發了不少咖啡主理人的创意,决定善用有限资源,让人们的目光重新集中于咖啡本身。

在最小的空间 创造最大的互动可能

去年的PMQ Coffee Agenda Go Live曾邀请Black Sugar Coffee的主理人William和小市山设计的首席室内设计师Bong ,主持其中一场讲座,对话其中一个切入点正是二人的合作 – Black Sugar Coffee 中环店的设计。

店舖空间只有八十呎,以香港的标准来说也是太小了,要在这样的空间既可放置设备齐全的吧台、餐单和商品,还能够储物,又可保持客人和咖啡师的互动,十分考验设计师的能力。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和二人最喜欢的设计,一定是就像魔术盒的大门。大门打开后,成为展示零售产品和餐牌的牆身空间,让狭小的空间得以延伸。

Black Sugar Coffee

咖啡店本该如此,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成为人与人之间连结点,形成社群。而迷你咖啡店因着空间限制,却自然地促成了这样的对话机会。

另外,咖啡工作吧台特意让客人靠近,除了可专注在咖啡师冲煮咖啡的过程,也能和咖啡师聊天交流。咖啡店本该如此,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成为人与人之间连结点,形成社群。而迷你咖啡店因着空间限制,却自然地促成了这样的对话机会,在最小的空间造就最大的互动可能。

关于那些本地与海外的迷你咖啡店

虽说迷你咖啡店某程度上受限于租金和空间限制,但同一时间,也有不少咖啡主理人看上其特性,特意挑选一些迷你空间,拉近客人和咖啡师的距离。

把眼光放到日本东京,例如William在对谈中提及的Koffee Mameya。它是由老房子改建而成,经过小庭院后便是咖啡店的空间。店内没有檯櫈,只有一张吧台,所有机器都放在檯底。当咖啡师冲煮咖啡时,才把用具放到檯上,所有咖啡豆则放置在咖啡师身后的木柜。整个空间以咖啡师为主角,当中没有任何多馀东西令客人分心,让人更聚焦在咖啡以及和咖啡师的交流。

Koffee Mameya

整个空间以咖啡师为主角,当中没有任何多馀东西令客人分心,更易聚焦在咖啡以及和咖啡师的交流。

Artista Perfetto亦是我心目中迷你咖啡店该有的模样。店内只有两张长椅和数张櫈,客人不论坐在哪,视线也可面向咖啡师,犹如舞台一样。友善的咖啡师不时与客人閒聊,就这样,对话在迷你咖啡店更易被展开。

Artista Perfetto

友善的咖啡师不时与客人聊天,看看他们喜欢今天的咖啡与否。这样的对话,在迷你咖啡店更容易被展开。

迷你咖啡店之美

在生活裡,每个人都被提供无穷无尽的选择,不同资讯充斥在我们眼前,而迷你咖啡店却把我们的目光重新集中起来。不论是故意为之,或是因地域和租金所限,迷你咖啡店仍有其魅力所在。想了解更多,可到PMQ Coffee Agenda YouTube Channel 重看 「迷你咖啡店设计学」之讲座。

PMQ Coffee Agenda Go Live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