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KO Cheung
圖片 PMQ元創方
活在疫情蔓延時,我們該如何自處?當地球並無真正的國界,於互相依存的世界裡,「同理心」是讓我們克服挑戰的關鍵。
PMQ「同理.同行」繪本展,精選逾150本日台韓及歐美等地的繪本(翻譯版)作媒介,並採用「人生八個成長階段」為主軸,引領觀眾開展一場生命之旅,回顧個人經歷、感受他者處境,誘發大家換位思考,打開心靈和感官,同理自己也同理別人。
「同理心」可以學習嗎?
觀展當天,寒流剛至,抵達展場走廊時,遇上冷風撲面,不禁打起冷顫,工作人員見狀,即趨前問候。看似尋常的舉動,恰是「同理心」的彰顯。這些年來,各地教育界開始自幼兒園階段,將「同理心」納入品格教育課程中。但「同理心」不同於「同情心」,強調的是理解別人感受,而非可憐人家的遭遇,據英國思想家亞當.斯密的名著《道德情操論》提出,「同理心」是「仁愛道德」的基石,談的是設身處地從別人的立場出發,體會對方的情緒和想法,是一種連接人際關係的重要溝通能力。
概念似乎抽象?「同理.同行」策展團隊化繁為簡、由淺入深,以成長必經的「嬰兒期 」、「童年期」、「小學期」、「青春期」、「青少年」、「成人期」、「中年期」及「晚年期」八個階段,劃分展覽內容及佈展。繪本有一種魔力——基本的故事框架、生動的插圖、貼心的文字,既可將「同理心」概念具體地展現人前,誘發一個人跟故事互動,運用想像力、移情力去代入個人、他者或環境的變化,亦呼應建構「同理心」 的過程。對於幼童與青年,軟性手法較易提高他們學習及應用同理心的意願;對於成年人,亦可暫時拋開被社會「植入」的種種固有框架,換個輕鬆及開放的角度笑看人生。 像展覽當天,不只小朋友看得興奮,不斷以童言童語大問「為甚麼」,連許多「陪」孩子觀展的家長或青少年也愛不釋卷,齊齊安坐沙發上靜看繪本,陶醉萬分。
「同理.同行」策展團隊化繁為簡、由淺入深,以成長必經的「嬰兒期 」、「童年期」、「小學期」、「青春期」、「青少年」、「成人期」、「中年期」及「晚年期」八個階段,劃分展覽內容及佈展。
「嬰兒期」至「青少年」的自我探知
參加者讀得投入,皆因選書得宜,讓人理解怎樣化危為機,承先啟後地開展每個新階段。譬如「嬰兒期」與「童年期」是孕育同理心的關鍵期,從原生家庭(特別是父母)獲得的關愛有利培養善念,故兩區有不少論身體探索的主題繪本,如 “What Does Baby Want” 、《不要把手伸進鼻孔裡!》、 “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等,大談呵護、撫慰和擁抱表達愛的重要,或《我是藝術家》、《我好想搗蛋》展示親子互動的快樂與糾結。
「小學期」、「青春期」與「青少年」階段,我們逐漸認知自己的個性,擁有家庭以外的社交圈子,理應更有能力自理及處理關係,奈何學習環境、朋輩相處或外界聲音等,存在許多不穩定變化,容易迷失。此選區,有《動物眼中的世界》談不同視角看世情、《黑孩子》分享陪伴被視為異類的孩子,從理解他人的苦難脈絡開始,一起改變命運等,鼓勵大家自愛,也尊重別人的差異及獨特性。
“What Does Baby Want”
作者:Tupera Tupera
《我是藝術家》
作者 :Marta Altés 繪者 :Marta Altés 譯者 :黃筱茵《動物眼中的世界》
作者:Guillaume Duprat 譯者:梅苃仁「成人期」至「晚年期」的愛與和解
「成人期」、「中年期」及「晚年期」,面對父母老去、伴侶期望、經濟負擔或生老病死等現實重擔,使成年人的心理和社交發展,比年輕更複雜,疑慮、不安也加倍。
此區選書不迴避問題,如《蟬》談職工階層的困局; “Where the Wild Mums Are” 幽默地反映母親們不為家庭失去自我的心聲; “The Lion and the Bird” 及 “Bear and Wolf” 談知交相信的重要;《阿茲海默先生》道出失智者的不安和照顧者的悲傷; “Duck, Death and the Tulip” 笑對死亡來襲的必然,教人做好身心準備等。
每部繪本各具心意、各有餘韻,讓我們得以穿越「過去、現在與未來」,也超越過去的傷害和阻礙,獲得鼓勵、力量和自由,在往後的日子好好照料自己,又扶持其他同路人。
《阿茲海默先生》
作者:陳怡潓 繪者:薛慧瑩Bear and Wolf
作者:Daniel Salmieri 繪者:Daniel Salmieri「同理•同行」繪本展
展期:即日 – 31/1/2021
時間:11am – 7pm
地點:PMQ元創方, A座7樓S710-S71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