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Kit Chan
图片: Kit Chan
拿起一件金器,闪烁烁地,极尽华丽。然后脑袋开始计算:重量多少?纯度几高?保值潜力怎样?
当眼睛充满钱币符号,给怪可怜地丢在一角的,是首饰诞生前的种种巧思;而我们大概忘记了,每件珠宝金器,从来都是设计品。
要把珠宝制作带回设计主导,先要闭上势利的眼,掏出一副放大镜,仔细看真作品背后的旅程──这是Loupe(意即鉴赏珠宝的放大镜)的源起与初衷。
那是由周大福艺术基金策划的项目,尝试提供一个复合式空间,将不同背景的新晋珠宝设计师放在同一工房,本地的外国的,并且提供设备及销售位置,形成一个小社群,互相学习和借镜,等待不同文化相遇下擦出火花。
本地传统打金工匠每星期都会来访,以丰富的实战经验,为驻场设计师作出技术支持,既让两个年龄层的匠人交流,也说得上工艺传承。
更重要是,这开放式空间,欢迎所有人前来,见证珠宝的制作实况,甚至有机会跟设计师直接交流,让这神神秘秘的行业显得透明。
心意大概不容置疑,但一个关乎打金铸银的空间,应该怎样去营造,才能洗去老气横秋,还设计一个公道,叫人重新注目?
答案依然是「设计」:长长的空间,给割成五间房,颜色经过计算,由最初的白,中间过渡成灰,渐渐走到最前的黑,象征一段旅程,关于珠宝由石头演变成艺术品的经过。
墙壁物料也有考虑,选用马来漆(Venetian Plaster),带有大理石的优雅纹路,跟首饰原材料如出一辙,经懂得处理的装修师傅小心批荡,还得批上三层才达最佳效果。
中间是展览厅,把外国前瞻的珠宝潮流带过来,小至一颗戒指,也能照见世界;最近展出的是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的「雾霾宝石」:将北京收集得来的雾霾颗粒,经压缩后制成宝石,设计出戒指和袖扣等,每一枚大小,相当于为地球换取1,000立方米的洁净空气。
接着还有柬埔寨的炸弹珠宝,战争遗下的炸弹碎片烧制成饰物,用珠宝诉说世界议题,比美丽更大。
空间结尾是隐蔽的小茶室,邀请烘焙师以珠宝为灵感,设计卖相精美的甜品,同时带来诱因,教人愿意延长逗留时间,让刚看过的好好沉淀。
Loupe | H410, 4/F, Block B, P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