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Shuyan Chan @AaaM Architects
图片 AaaM Architects / Andrés Gallardo Albajar / Iwan_Baan /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 Shawn Liu Studio / Mecanoo
城市不断演变,新旧交替迅速,但人们对週遭建筑「无中生有」的过程知之甚少。其实建筑地盘的围挡上除了会有预视未来的效果图,在旁通常还有一个列表栏目,这列表就像人的出生证明,标注着负责设计及施工的主要团队,象徵着建筑物的生命由来。建筑从无到有,如果像旧区所谓插针式发展,功能较单一规模较小的话,可能开发週期以三五年算起。若果是规模较大功能较複杂的发展,又或涉及多方持份者的公共建筑,如剧院、博物馆、运动场、地铁上盖等综合项目,从设计到验收完工动辄也可能以十年八年计算。
当我们把建筑设计归功于建筑师的同时,其实在这光环背后又有什麽样的协作单位,才能成就建筑背后的愿景呢?
是次我们有幸访问到台湾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的艺术总监简文彬先生,让他从管理营运者的角度,细诉这幢开幕刚一年,被誉为世界最大单一屋面的表演艺术中心的前世今生,从而瞭解一幢世界级的建筑,从觅地规划、建筑设计竞赛、到建筑与结构、机电、声学工程等设计协调、再到厂房预製及现场施工建造、到最后策划营运,成为世界级表演场地的奇妙旅程。
A:AaaM建筑设计工作室 | J:艺术总监简文彬
电影放映会
场地营运与挑战
J: 2010年动工时,高雄就已经启动让艺术发展的举措,开始让民众有所感受。到2015年,我们透过如艺术祭、童乐节、「马戏平台」、「臺湾舞蹈平台」以及国际论坛等活动持续培养观众。我们希望卫武营是大家的,包括艺术爱好者,也包括民众。它不只是给民众来看高深莫测的表演,节目也包括音乐、舞蹈、戏剧,马戏杂技及亲子节目; 有外国的团,也有本土的歌仔戏。
户外剧场
J:南台湾是台湾歌仔戏发展的重要地方,高雄地区是全台歌仔戏团最多的城市,有大约200个大小歌仔戏班,农閒、庙口、酬神、婚丧喜庆都有歌仔戏的踪影。在地的歌仔戏班及团队是很丰沛的资源,我们希望能充分利用这特点,创作出有在地风格的节目製作。因此我们自2015年起每年春节期间,在户外搭台,举办多场原汁原味的歌仔野台戏,希望让许多原本不是戏迷的民众,全家大小,三代同堂一起出动来看这family show。歌仔戏的发展从落第扫开始,一路从外台走来,团队开始力图转型,走向内台,也就是剧场内的演出,其发展轨迹与西方歌剧做跨界、跨领域发展有类似的地方。我们期望歌仔戏能一直提高作品艺术性,或为当代演绎更多全新故事,最后走向产业化,甚至成为一门工业。
J:与其说商业,我们更希望说是生活。因为卫武营希望成为服务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毕竟不是商业设施,过度商业化会让场馆原有艺文展演功能失焦。在设计时商业空间所佔比例大概在1.2%而已,对比香港的场馆或许算少,但在台民众和政府对表演场馆还是有他们的想像,我们规划出如此比例已非常难得,当年台北国家两厅院设计时,几乎没有考量到商业空间。未来如果卫武营在商业设施做出点成绩,还是会对营运有不小帮助。
未来的展望
J:我们对于卫武营的想像,它不是一个殿堂,它是属于所有人的,卫武营正式名称「center for the arts」表明这是众人的艺术中心,也是众人一起打造的。它可以不只有performance,我更乐意去加上「arts for the people」,这个理念希望能够弭平各种阶层或族群的界线。例如我们今年开始启动的「大眼睛大耳朵」计画,就是要让听障和视障朋友,来舒适地感受卫武营的艺术。
J: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是台湾空间解严后代表性的标记,与过往的表演艺术空间与建筑风格不同,台湾过去30多年来由专权走向民主开放的进程,卫武营亦象徵开放与庶民。高雄港是全臺最大的港口,我们经由港口把货品送到全世界、包括国内所有地方,我们希望这个连结精神,成为台湾艺文透过卫武营这个港口与国际舞台连结。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众人的平台,链结场馆、艺术家、技术人员、观众,透过演出、教育、交流等面向,让台湾能和欧洲齐步,建立出属于台湾在地的表演艺术产业生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