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Shuyan Chan @AaaM Architects
圖片 AaaM Architects / Andrés Gallardo Albajar / Iwan_Baan /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 Shawn Liu Studio / Mecanoo
城市不斷演變,新舊交替迅速,但人們對週遭建築「無中生有」的過程知之甚少。其實建築地盤的圍擋上除了會有預視未來的效果圖,在旁通常還有一個列表欄目,這列表就像人的出生證明,標注著負責設計及施工的主要團隊,象徵著建築物的生命由來。建築從無到有,如果像舊區所謂插針式發展,功能較單一規模較小的話,可能開發週期以三五年算起。若果是規模較大功能較複雜的發展,又或涉及多方持份者的公共建築,如劇院、博物館、運動場、地鐵上蓋等綜合項目,從設計到驗收完工動輒也可能以十年八年計算。
當我們把建築設計歸功於建築師的同時,其實在這光環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協作單位,才能成就建築背後的願景呢?
是次我們有幸訪問到台灣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藝術總監簡文彬先生,讓他從管理營運者的角度,細訴這幢開幕剛一年,被譽為世界最大單一屋面的表演藝術中心的前世今生,從而瞭解一幢世界級的建築,從覓地規劃、建築設計競賽、到建築與結構、機電、聲學工程等設計協調、再到廠房預製及現場施工建造、到最後策劃營運,成為世界級表演場地的奇妙旅程。
A:AaaM建築設計工作室 | J:藝術總監簡文彬
電影放映會
場地營運與挑戰
J: 2010年動工時,高雄就已經啟動讓藝術發展的舉措,開始讓民眾有所感受。到2015年,我們透過如藝術祭、童樂節、「馬戲平台」、「臺灣舞蹈平台」以及國際論壇等活動持續培養觀眾。我們希望衛武營是大家的,包括藝術愛好者,也包括民眾。它不只是給民眾來看高深莫測的表演,節目也包括音樂、舞蹈、戲劇,馬戲雜技及親子節目; 有外國的團,也有本土的歌仔戲。
戶外劇場
J:南台灣是台灣歌仔戲發展的重要地方,高雄地區是全台歌仔戲團最多的城市,有大約200個大小歌仔戲班,農閒、廟口、酬神、婚喪喜慶都有歌仔戲的蹤影。在地的歌仔戲班及團隊是很豐沛的資源,我們希望能充分利用這特點,創作出有在地風格的節目製作。因此我們自2015年起每年春節期間,在戶外搭台,舉辦多場原汁原味的歌仔野台戲,希望讓許多原本不是戲迷的民眾,全家大小,三代同堂一起出動來看這family show。歌仔戲的發展從落第掃開始,一路從外台走來,團隊開始力圖轉型,走向內台,也就是劇場內的演出,其發展軌跡與西方歌劇做跨界、跨領域發展有類似的地方。我們期望歌仔戲能一直提高作品藝術性,或為當代演繹更多全新故事,最後走向產業化,甚至成為一門工業。
J:與其說商業,我們更希望說是生活。因為衛武營希望成為服務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畢竟不是商業設施,過度商業化會讓場館原有藝文展演功能失焦。在設計時商業空間所佔比例大概在1.2%而已,對比香港的場館或許算少,但在台民眾和政府對表演場館還是有他們的想像,我們規劃出如此比例已非常難得,當年台北國家兩廳院設計時,幾乎沒有考量到商業空間。未來如果衛武營在商業設施做出點成績,還是會對營運有不小幫助。
未來的展望
J:我們對於衛武營的想像,它不是一個殿堂,它是屬於所有人的,衛武營正式名稱「center for the arts」表明這是眾人的藝術中心,也是眾人一起打造的。它可以不只有performance,我更樂意去加上「arts for the people」,這個理念希望能夠弭平各種階層或族群的界線。例如我們今年開始啟動的「大眼睛大耳朵」計畫,就是要讓聽障和視障朋友,來舒適地感受衛武營的藝術。
J: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是台灣空間解嚴後代表性的標記,與過往的表演藝術空間與建築風格不同,台灣過去30多年來由專權走向民主開放的進程,衛武營亦象徵開放與庶民。高雄港是全臺最大的港口,我們經由港口把貨品送到全世界、包括國內所有地方,我們希望這個連結精神,成為台灣藝文透過衛武營這個港口與國際舞台連結。我們希望打造一個眾人的平台,鏈結場館、藝術家、技術人員、觀眾,透過演出、教育、交流等面向,讓台灣能和歐洲齊步,建立出屬於台灣在地的表演藝術產業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