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陳傑
圖片:江記 & 陳傑
假設當初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找到長生不老的秘密,開始透過科技將人類與機械結合,社會出現改造人及機械人,而本來主宰世界的人類,反過來成為囚籠中的寵物……
這是漫畫家江記(江康泉)建構的《離騷幻覺》,場景為秦國某個港口城市,曾經享盡繁榮,及後遭時代遺棄──那虛構之地,會不會讓你感覺熟稔?
情節超越現世古代,概念來自江記連載漫畫《虛擬汨羅》,講述擁有屈原(《離騷》是戰國時代屈原所著楚辭)生前記憶的機械人,坐火車由紅磡前往汨羅江(屈原自盡的地方),尋找關於靈魂及自由意志的線索。
故事還未開始去說,已經引起大量關注:先導動畫片段「汨羅篇」去年於日本摘下 Digicon6 2017 Asia 的Gold Mention獎項,今年春天《離騷幻覺》正式進化成眾籌計劃,3月尾啟動,尋求製成長篇動畫電影的可能──結果44天內籌得超過160萬港元,共有1,607位支持者掏腰包實際表態:我要香港動畫!
雖然跟最終目標800萬(製作長篇動畫的成本)仍有遙遠距離,然而任務可說超額完成;資金暫時足夠製作20分鐘短篇動畫,並會繼續尋找投資者,不會放棄初衷。
故事設定的離經叛道,以及江記團隊對創作本土動畫的火紅決心,已經在不同媒體討論過了;同樣不應該被忽略的,是兩條先導片段中那非常刺烈的色調,幾乎讓每個人難免作出即時反應:好怪好sharp好Chinese……諸如此類,關注度甚至有超越故事本身的勢頭,就連江記亦感意外,帶來創作層面的思考。
「我會叫這『紙紮色』。」江記形容那是很戲劇化的衝突,大紅大黃大綠,毫不收斂,非常香港的一派色調──或者說準確一點,其實是近年設計中較為少見,但上一代流行一時的民間用色。
中學年代負責設計校刊的他,對舊式印刷配色格外著迷,開始興致勃勃地研究;「譬如黑並不真的是純黑,可以分為紅的黑,綠的黑。」
如此色調應用於動畫,上色時不用印象中理所當然的某個顏色,而是借助每個顏色獨有的飽和度,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紅色我會當成黑色去用,如果想把一個人畫暗一點,不會用黑,反而用紅,因為黑色看起來太重了。」
再加上故事中出現的舊利舞臺、電車、長衫、油麻地戲院等地標及文化符號,建構出一個很香港卻又很虛幻的futuristic頹廢都會。 然而同時有人提出迷思:創作香港動畫,非得要塞滿地道元素,才能說香港人的故事?
「因為我們實在沒甚麼可以拿出來說。如果把香港動畫放到世界舞台,人家怎樣能夠認得出你?」江記非常坦白:「關於動畫這art form,我們沒有歷史,欠缺技術,不像日本,動畫已是日常文化一部分。」
他認為,要香港動畫在世界佔一席位,跟國際接軌,唯有好好飾演自己,以香港風格去作為最大本錢。
這次眾籌,除了試著將本地作品帶出去,也在竭力為創作人開一條新路(及生路)。
「無論結果如何,起碼肯定了我們一直相信的東西。」包括香港人對新鮮感和突破的渴求,以及創作人值得一個能夠爆發種子的時機。
這也是為甚麼需要孕育一部動畫,把不同業界的個體,音樂繪畫編劇等等扯進來,各種山寨式創作拉在一起,去做更大的作品。
「一個人的創作,好像禪修,很內在的。」江記如是總結:
「動畫是個派對,可以容納許多人參與。我有信心這力量將會更大,而這份信心絕對不是從我自己而來。」
這場集氣集力的派對,音樂才剛開始,舞還未跳,尚待高潮。
《離騷幻覺》 www.dragonsdelus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