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視野 #16

機械式生產時代中的真實感

Goods of Desire // Muji // Monocle

撰文 RMM
圖片 Goods of Desire // Muji // Monocle

住好啲(G.O.D.)於九十年代末在香港零售業中冒起,將文化變作潮流清費品。打著真・香港文化的旗號,加上對本地文化的特殊品味,G.O.D的產品巧妙地為日常用品注入創意和幽默感。

紅色膠吊燈 // ©Goods of Desire

竹籐花紋肥皂碟,取材自七十年代的籐椅 // ©Goods of Desire

紅色膠吊燈、竹籐花紋、鐵皮郵箱和膠拖鞋都是每個香港人的童年回憶。今天,不單只G.O.D.會在產品中加入本地獨有的文化遺產,其他零售商也利用這種元素來突顯品牌的真實感和懷舊氛圍。

當大家嘗試保持這些文化寶藏的真實感,輕易便會忘記幾可亂真的產品都是大量生產出來的成品。

說到底,真實感究竟是什麼?莎士比亞的一句「最重要的是:對自己忠實,做真實的自己」最能回答這個問題。歸根究底,真實感的核心在於回望過去,並走向未來。因此,這類造型墊子以大家的共​​​​同回憶為藍本,而且又以創新​​形態和功能為目標,故亦是對真實感的一種追求。可是,在這大規模工業生產、大量市場需求及無限次復制再生的年代中,我們的目光不應只局限於產品的功能而已。真實感是存在於產品出售和購入的目的。

森正洋デザイン研究所 (Mori Masahiro Design Studio, LLC) 出產之"2004 無印良品・和の食器 -Tea set Mug" . 由CC BY 3.0 via Commons擁有.

這時不得不提無印良品和Monocle等品牌,在市場上佔有獨特的空間,讓大型生產跟人與文化的交流匯聚。即便無印良品是以工廠生產,Monocle則大量印刷出版,這些品牌致力於消減工業式生產的形象。

無印良品的熱水瓶 // 設計師Yotaka Kuda 和 Go Kimura // 圖片拍攝:Chihaya Kaminokawa

先看無印良品,品牌予人中產形象,自然簡約並無標記設計師名字的設計產品讓人回歸功能及實用比設計重要的時代。品牌避開花巧的裝飾,令產品全都因精細的設計和心思而散發著簡約的氣息。如此一個品牌當然具備真實感,既純粹簡樸,又無處不在。

不過,如去世社會學家狄奧多・阿多諾和麥克斯・霍克海默就工業化奪去真實文化的討論中所言,矛盾是存在的。

大量生產使世界變得單一。

若果阿多諾和霍克海默仍在世,他們大概認為無印良品的工業再生產和建構出來的文化,只會令人不假思索地購物,因為真正的真實性總能予人獨立思考的空間。

Monocle雜誌 (插畫師: Satoshi Hashimoto) // 圖片來自 ©Monocle Magazine

這種在建構出來的文化中保留真實感的掙扎亦可見於Monocle雜誌。以刊物角度而言,無可否認Monocle的設計十分出色。每期雜誌都是由鮮明光亮、觸感良好的封面及三百多頁無塗層紙張合併而成,在衣著高貴身家豐厚的人手中更顯氣派。

同樣光滑利落的風格同樣反映於雜誌的內容。Monocle每一期刊物都滲透著其創造誘人合宜城市的執著。正如無印良品把日常用品化至最簡,Monocle也靠簡化市區規劃,推廣雜誌對現代真實城市生活的構想。

憑著簡單直接的繽紛插畫,或者是光線自然完美無瑕的公司創辦人頭像,所有問題在Monocle的編輯部手中都迎刃而解。雖然並非人人都能負擔得到如此坦誠樂觀的生活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有99%的人能受惠於雜誌的主張。

城市是為居民而非消費者而設的。

下次當你拿起Monocle或無印良品的產品時,先停一停,提醒自己對「真實」品牌的渴求。當你只是七萬七千三十個讀者或二千六百億日圓營業額中的一分子,你手中的品牌縱然對顧客承諾一份窩心和樂觀的信念,又是否能有給你真正的真實感?

官方網站:

  • Goods of Desire: http://god.com.hk
  • Muji: http://www.muji.com/jp/
  • Monocle: http://monocle.com
  •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