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25

林斷山明

魏德龍

撰文 Kit Chan
翻譯 v_P
圖片 Kit Chan

Dixon(魏德龍)難忘四年前那暑假,剛應付完噩夢般的DSE(中學文憑試),轉眼迎來另一場考試:「師傅叫我坐下,給我一隻碟:你車條邊出來再講。」

「車邊」,畫瓷行業用語,即捧著碟子,用毛筆徒手繪出裝飾圍碟的一圈花邊。

那年他十六歲。酷愛繪畫的他,一股勁想要學習廣彩(廣州織金彩瓷),於是找上最著名的粵東磁廠 — 一九二八年創辦,香港第一家廣彩瓷器廠,亦是現存最後一家;歷任港督、五星酒店及各地名門貴族都是顧客,曾經光芒閃爍。

其時Dixon畫了第一條,不成樣子,抹掉再畫過;一位師傅瞄了幾眼:「想學,隨時上來就成。」

那是譚志雄師傅,在粵東畫瓷四十六年,亦是這兒唯一一個懂得製作全手繪廣彩的匠師。

自此Dixon成為學徒,每星期至少一天到瓷廠學習,站在背後仔細觀摩;譚師傅也會給予功課,交回後品評並修正。

這幾年上門學藝的不獨Dixon,但他是最有恆心的一個。四年過去,他由中三學生成為大學設計系一年級生;除了玫瑰(廣彩常見題材,外國人稱為Rose in Medallion)、鬥雞、飛龍、卷雲等,也為廣彩注入香港文化符號,公屋圖則、中銀大廈、太平清醮,並參考舊照重繪維多利亞城。

而顏色只用藍與紅,襯上白胎瓷,便成咱們親切的紅白藍。

這些姿態破格的作品,曾經在推廣民間工藝的小店土壤文創(SOIL)展出,以學徒的角度,嘗試為廣彩推開另一扇門。

學藝的意外收穫,還包括親身體驗失落巳久的師徒關係:除了畫瓷,還得搬搬抬抬、跑東跑西,陪師傅抽煙散步……Dixon覺得這很正常,因為對方也是不問回報地傾囊相授。

「師傅已算溫和了,大學裡的教授說話更苛刻。」他吃吃大笑:「至少不會叫我放棄,『算吧啦你』!」

他也著實較前人幸福。「以前學廣彩好難,老師傅好猜忌,你湊近去看,馬上放低支筆。」譚師傅憶述。

Dixon甚至有機會試用珍貴的「瓷黑」:一種細緻的黑色顏料,現已停產,粵東只剩小小的半瓶,唯獨譚師傅才有資格去用。

「那相等於0.05筆針,能畫出最幼細的線。」Dixon雙眼閃光似地:「師傅不想我畫『行貨』,堅持要我由勾線學起。」

然而譚師傅也有他的嚴厲:Dixon四年來的傳統廣彩習作,暫時沒一件合格,不得入爐燒製。「練習不准留起來……得統統抹掉,而且要我親手抹,救命!」

嚴苛,不為追求技藝上的絕對完美,因為廣彩之神韻,在於那若隱若現的細微偏差;而那不屬瑕疵,而是靈氣活現的「風」:「無風,畫出來一式一樣,那倒不如直接印上去好了。」這是譚師傅的哲學。

年齡相距半世紀的二人,因為碗碟,有了共同話題;Dixon給自己的畫瓷人身份,起了別號「林斷山明」,概念出自蘇軾詞作《鷓鴣天》:樹林斷絕處,山巒乍現。

那本來是考公開試時的自我激勵,套用於拜師學藝,意外地吻合。

「人人都說廣彩是碩果僅存、夕陽工業、後繼無人……好悶!」二十歲小伙子,白旗不輕言張開:「誰肯定不會找到出路?師傅肯教,我哪有理由不學。」

他也漸漸踏出一條路 — 四年前初來拜師,獲安排坐在樓梯走廊;今年終於進入工場,有正式座位,茫茫瓷海中,亮一盞燈,托穩手肘,細細地畫。

地址:土壤文創, S307, 3/F, Staunton, PMQ

林斷山明:www.facebook.com/grovestudiohk

粵東磁廠:www.facebook.com/yuettungchinaworks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