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35

京都荒屋变形记

itonowa

撰文 & 图片 Kit Chan

两所荒废破落的房子,可以怎样起死回生?

设计师牵来一条线,把两间屋串起来,然后慢慢编织出一个复合空间──房子复活了,并出现前所未有的功能与内涵。

那是京都岛原社区的itonowa,前身是两所经已无人居住的町屋,屋龄分别为105年及52年;背对背的两所老房子,经重新翻修和设计,由数家商店共同经营及管理,去年10月开幕,引起一阵社会热话和好奇眼光。

itonowa位处平静的民宅小街,布局显然经过精密考虑。

大门口是咖啡店GOOD TIME COFFEE,时尚而光洁,当香气飘散,路过的人自会走过来。

踏进去,方知里头别有洞天:楼底格外的高,由重重相间的木条支撑,保留京都町家标志式结构,既具古色古香的风味,亦有机会瞥见前人民宅的某种面貌。

穿过咖啡店,后面是露天空地,布置成小小的庭园,放着艺术摆设和多肉植物。

再走前些,来到另一所町屋,越过客厅,不同的房间就是各具性格的小店,由设计师和手作人打理,一片文艺恬静的氛围。

但,真正叫人讶异的重点,是老屋活化企划背后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日本各地的空置楼房不断增多,看看官方调查数字,2013年就有惊人的820万间,数字并且每年递升。

后来京都市公所想到好主意,两年前推出「空屋活用 x 小区营造」计划,提供维修资本,公开招募活化旧屋的设计蓝图,条件只得一个:作品必须能够链接小区。

那时候,从事广告公司的村田敬太郎,看见企划宣传,剎那生出一念:有没可能,用尽一所楼房的空间,让最多的人得到好处?

他是京都岛原小区的在地人,家族于同区经营布匹店,五年前回到老家定居,看见区内大量空屋,感到不是味儿,决定参加招募计划,选定其中毗连的两间,着手改造。

结果,其交出的计划书给评审团挑中,顺利获得工程费用,itonowa诞生眼前。

取名itonowa(日文解作圈起来的线),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意境,跟地区历史大有关系:江户时代的岛原,上世纪是非常繁荣的烟花柳巷,放眼过去,街道上全是一排接一排的丝绸和布品店。

村田敬太郎以无形的「线」作工具,穿起两间屋,进驻的商店也是售卖和服、古着、毛毯饰品等,与针线布匹相关,暗地响应小区的过去。

老屋复活,对当地居民来说,额外高兴是得到一个聚脚点。两屋之间的庭园,不时举办工作坊和讲座,提供了活动集会的空间,更好玩要说到「租地」服务,每日仅需付出一千日元,便可来此自由开档,做点小生意。

一度死气沉沉的荒屋,因为一条线,让空间和人重新连起,一起走向新的可能。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