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04

花蓮老房子

阿之寶

撰文 Linus K

秀美還記得,當初租下那幢水泥老房子,心情好激動: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你!

她在台北生活,於雜誌社當美術設計;二十年前因為老爺病倒,隨丈夫回花蓮定居,2006年9月以「集合全台灣的好東西」為目標,創立商店「阿之寶」。

那時兩夫婦花了好多時間,不止一次跑遍全台灣,蒐集近百年歷史的古法醬料和食物品牌,引進上架;也讓寂寂無名的獨立設計師寄賣作品,譬如用鐵匙扭成的金屬昆蟲、襪子造的玩偶、植物染布品、手紮竹藝品……亦找來花蓮的高山茶葉,自己設計包裝發售--那年代,台灣的文創小店還未如今天遍地開花呢。

這些年來,店子在花蓮頗有名氣,2011年獲文建會「文創精品獎服務類首獎」;由於商品豐富多樣,吃的用的,不只吸引在地人遊逛,更是旅客的血拼熱點。

日據時期,這裡是「朝日組」辦事處,是老花蓮的回憶。

去年初,店子租約期滿,房東把舖頭賣掉,「阿之寶」得另覓新址;秀美跟丈夫騎著機車,經過花蓮中山路48號--那是一幢丟空了的百年建築,設計秀氣優雅,且具時代意義:日據時期,這裡鄰近舊火車站,本來是全市最繁盛街道;48號建築儼如該處地標,曾經是報館,1951年花蓮大地震後重建為報關行,也當過航空公司辦公室。

「都是阿公阿嬤的時髦記憶。」秀美形容:「我丈夫年小時也進過去啊。」

沒料到,不消一個月,房仲來電說有房子適合「阿之寶」:竟是中山路48號!

兩夫婦馬上歡天喜地租下來,清理雜物的當兒,翻出一堆舊文件,揭示更教人吃驚的淵源。

「原來我先生外公和房東的父親,40年前曾合組公司,兩家以前是世交!」秀美覺得不可思議:「好像這房子自己找上我們。」

翻新後的百年樓房,光潔亮麗,彷如再生。

直到展開裝修工程,她和丈夫更覺這建築值得珍視:屬大地震後首批洋房,因物資缺乏,隔幾年才蓋一個樓層;一樓是水泥、二樓是木樑、三樓及天花板屬鋼架;這樣奇妙的組合,卻因長年被建材覆蓋,沒人洞悉本來面貌。

地下一樓,本來一副辦公室模樣。

三樓的鋼筋架構,為建築添一點硬朗。

結果,裝潢夾板統統打開,木頭換成新的,並將中庭的木樑結構保留,但就不覆蓋地板天花,成為鏤空天井,讓人清晰看到上層及天花板架構。

樓宇落成後,一樓放售醬料食材和老家品,二樓集結手作設計品,三樓成為餐廳「瘋茶館」,提供在地食材製作的原住民台菜。

而「阿之寶」的初衷維持不改,繼續引進創意商品,也有空間辦展覽。「我們有責任引薦更多外來資訊,開啟年輕花蓮人的眼界,包括我的獨生女兒。」秀美說。

中層刻意拆走地板,形成中空結構,突出空間感。

「阿之寶」是秀美女兒小名,可愛的logo,由她十年前親手繪畫。

她的女兒,今年14歲。「阿之寶」是其小名,品牌標誌中塗鴉似的人兒,是她10年前的自畫像,由舊店搬到新的,在老房子上掛起來。

【阿之寶 A-Zhi-Bao】
地址:花蓮市中山路48號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