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及圖片:陳傑
一本書,就如一位朋友。我們透過文字,認識世界、理解生活、觀照自己,並切實的體會,即使一個人在路上,也並不孤單。PMQ邀請不同設計師和文化人,為大家推介一本書,好趁這段時光充實自己,從文字自癒。
為何推介此書?
陳傑:向貓借鏡,在亂流之中,捉緊那一刻自在。
起。落。安。妥。
簡簡單單四個字,在離散的年代,顯得格外重要。
家當全部收拾好了,預備遠走他方——結伴同行的,還有家中主子,放入符合特別規格的寵物籠,憂心忡忡地帶上飛機,而籠內透出惶恐不安的眼睛。
這是過去幾年,香港人日常面對的去留抉擇,也是畫展《起落安妥》的主題。
展品是十數幅水彩畫,加上一本全手工製作的繪本書,主角是一頭叫「老虎」的貓,作者是設計師Keith,而老虎是他家中的貓,一同生活接近十年。
回望最初,養貓是一場意外。2014年,秦啟峰(Keith)一家遷進西貢村屋,老虎是鄰居半放養的流浪貓,時常在他家門前流連,漸漸地成為習慣,卻從未獲批准進屋。
「直到有一晚天氣突然轉冷,一向堅稱絕不養貓的阿媽,居然走入廚房煎午餐肉餵貓。」Keith笑得非常高興。
後來老虎忽然失蹤三星期,一家人陷入失落,「跟失戀沒甚麼分別。」他形容。 接下來的劇情,大概不難估計:未幾終於尋獲老虎,然後登堂入室被收養,成為家人一分子。
2016年Keith把這故事畫下來,印製成繪本《老虎》的初版(今年推出修訂版),是他創作歷程的重要啟導:「自己一向喜歡繪本,每到一個城市都會收集當地繪本,這也是我渴望用來記錄事情的一種方式。」
翻開內頁,色調淡淡然,輕輕的筆觸,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緒,說的是真實生活片段。
細心咀嚼每張畫,自會發現構圖刻意留白,幾乎不見背景,剩下主體,而這是Keith頗為自覺的藝術取向:「與其說得太多,把所有東西攤出來,不如留白,讓重點更明顯。」
留白提供空間,讓人唞氣、休息和思考。
另一堅持是完美呈現出紙張的「柔軟」。
有別一般繪本,《老虎》拒絕選用精裝硬皮封面,以保持整個印刷本的柔軟度;封面見不到貓,只有散落的植物葉片,意味老虎正在流浪,於村子的叢林間遊走。
封面剪裁同時藏了巧思,打開暗藏的摺頁,瞥見貓影;「這就像運用電影鏡頭,有近鏡及遠鏡。」封面是一個鏡頭,用剪接帶讀者進入故事。
除了封面剪裁「奇特」,裝訂也不尋常——Keith選擇整本書自己摺合與裝訂,使用香港不常見的OTA裝訂方式,並且自美國訂來特製膠水,讓封面不用跟書脊貼合,好處是整本書可以完全張開與平放,柔軟性高,閱讀時方便一點。
「繪本裡所有畫作都是跨頁的,攤平的呈現方式最是理想。」意外收穫是,假設主要讀者是小孩,這樣的裝訂,變相讓紙張不容易脫落,令繪本更「耐看」。
繪本面世,但老虎的故事,至此未完待續。
去年Keith家人帶同老虎移居英國,暫時留港生活的他,面對人貓相隔,猛然醒覺:自己與貓的故事,也許是時候告一段落,放下然後往前走。
籌備移民期間,老虎身體出現莫名狀況,不願進食,甚至排血尿;「連身體語言都明顯不同了。」
疫情讓飛行路線轉折,整整44小時的交通煎熬,現年14歲的高齡花貓,終於抵達陌生的地方。
剛過去的夏天,Keith特地飛往英國探望家人,重逢是百般味道,安慰的是看見老虎漸漸回復昔日健康。
而他亦把握機會,用水彩畫記錄老虎的英國日常。
十數幅畫作,連同今年修訂的繪本,組合成展覽《起落安妥》,加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香港故事,藉由一頭貓的角度去說。
需要注意的是,有別於繪本,英國部分的畫作,強調的並非故事性,而是生活哲學。
比方說,當老虎需要曬太陽,自會找到透進屋內的那束光柱,抵抗英國的陰冷。
「人也是一樣。生活上可不可以找到類似這樣的一條『罅』,盡量令自己舒服一點?」Keith希望借畫作叫所有人認真想想。
他坦言,這幾年停不了地思考人生:留在香港?還是離開比較好?是否每當遇到不如意,人們便要拋棄自己的城市?
「我帶著這個開放式問題到英國,到現在回來了,仍然未找到答案。」
假如留下來,又應該怎樣過活?
他以俄烏戰事作例:持續被戰事蹂躪的烏克蘭,裡面的人還是繼續生兒育女,繼續過生活,那是怎樣的生存意志?
命運不由人,但活著是一種選擇。或者我們可以向貓借鏡,在亂流之中,捉緊那一刻自在。
《老虎》
作者:秦啟峰
出版社:Flip & 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