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視野 #18

再見何藩!再見光影時代!

Photo Now 現在攝影

撰文 賴憶南
相片來源 現在攝影

最近我城再次吹起一股何藩風,前軰過世,遺下1950到60年代,舊維多利亞城那早已消逝的情境和光影,多麼讓人嚮往和唏噓,矛盾情感暗湧著心頭。這跟2012年,何藩再被發現的那一年私纏著一點關係。經常跟媒體朋友及攝影友好說起,2012年是香港當代攝影年表中,一個重要的年份,可以稱之為香港攝影年。

那一年,香港國際攝影節邀請了森山大道來港辦大型展覽,讓年輕一輩感受到大師的氣派;蘋果手機iphone 4 面世,其配備的強大攝影功能普及了新世代攝影,即影即Share,從此攝影再不高深、再不神秘。加上,臉書於同年完善統合了手機平台,香港正式進入全民攝影的年代。當網絡上流傳著成千上萬的作品時,人們會反問到底什麼是好作品?為什麼有些作品是經典?有些作品卻只是數碼垃圾?我想,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那真誠的堅持,是能透過作品呈現的。

何藩的攝影作品,於同年被本地出版社重新包裝及設計後,以實體攝影集形式推出市場。他彷彿再被發現,填補了香港城市情境的空白時空,那是跨時代跨領域的記錄,何藩是真正的時代見證者。

作為一個成熟的攝影作者,要強調攝影作爲一種獨特的文化媒體,就必須了解攝影的本質是記錄時間光影。如果身處60年代,我絕不會為眼前的光影流淚,那是每天都能看見的風光,更不會想像有消逝的一天,所以,何藩作品絕對無法感動當時的香港人,但卻震憾了千禧世代的我們。

同樣地,「現在攝影」作爲當代的城市記憶體,也許無法用日常情境打動當代人;然,我深信留給後世的影像力量是無窮無盡的,見證時代就由我們延續!

多虧科技的進步,攝影器材能拍攝出比人眼更高感光度的圖象,我們可以走得更貼近被攝者,豐富的細節,強烈的質感,接近零距離地被記錄下來。那種攝者與被攝者的關係,比從前更互動,更密切。

攝影師的人生是線性的一直向前,每一次按下快門,光影時間就已經消逝,你永遠不能拍攝到過去和將來,只能拍下眼前的「現在」,即使何藩也不能改變攝影與時間的關係。

只能拍下眼前的「現在」,即使何藩也不能改變攝影與時間的關係。

下次當你欣賞別人的作品或自己的創作時,不妨用時間的角度去鑑賞,看到的會是另一種境界。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