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視野 #28

從屏幕和網頁,走到絲印和編織

創作人為何開始手藝製作

撰文 RMM
圖片來源 Valeria Molinari, Mama’s Sauce, Offscreen, Stefan Sagmeister, George Anzaldo, Creative Review, WIRED

大約 140 年前,文藝復興主義者 William Morris 認為手藝復興是改變社會的一種方式。實用與美觀兼備的裝飾藝術備受重視,因為它令製作者和用家在創作和使用時找到快樂。

刺繡刻字, Valeria Molinari 製作

圖片來源:Valeria Molinari

然而,來到 21 世紀,我們的現代生活已被電子文化和數碼互動所主宰。

今天,不少創作人努力鑽研 3D 打印和程式編寫等技能,透過更優質的屏幕和互動裝置,建立電子與真實世界之橋樑。然而,部分設計師已到達這類型創作的分水嶺,重投手工藝的懷抱。世界各地的設計師開始不再依賴電子作品,選擇透過手藝的粗糙觸感,尋找自我表達的方式。

凸版印刷杯墊(圖片來源: Mama’s Sauce)

應用手藝曾被視作懷舊和有趣的閒餘活動,種類包括絲網印刷、凸版印刷機、紙雕、雕版印刷和刻畫、刺繡、手繪刻字、陶瓷甚至編織。現在,這門手藝更嘗試打入主流,在大型品牌項目中亮相。即使平面雜誌的規格不再流行,大家仍然把雜誌重塑成一塊畫板,讓創作人探索印刷品至今未被發掘的設計潛力。

Offscreen magazine (圖片來源:Offscreen)

我們早前介紹過的雜誌 Offscreen 便是最佳的例子。創辦人兼編輯 Kai Brach 曾是位網頁設計師。在一次與急速而短暫的電子世界斷線後,他決定投向印刷世界。作為一本關於數位影像人的平面雜誌,Offscreen 令 Brach 能以個人方式帶領讀者走出網絡世界,「呈現抽象產品的真實面貌」。能夠從不同角度觀察和了解事物是非常重要的。對多數在電子屏幕創作的創作人來說,重新欣賞手藝讓他們深入了解設計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領會一些很容易被忽略的事。

Stefan Sagmeister 的文字設計 (圖片來源: Stefan Sagmeister)

文字設計大師 Stefan Sagmeister 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Sagmeister 酷愛觸感豐富的設計,他的理念非常簡單,認為人類與手藝是更有效的溝通方式。對他而言,手工作品的好壞見人見智,卻一定感覺自然。

刻字作品,George Anzaldo製作

圖片來源:George Anzaldo

不要忘記,很多設計師轉用手寫文字或書法設計已非新鮮事。如果我們能輕易提筆寫下自己的文字,為何還要依靠模仿手寫風格的字型?小時候,我們大多學過書法(記得我們不斷沿著書寫的點子嗎?)。對不少文字藝術家而言,歷經磨練的手藝技巧,與鋼筆尖、墨水和紙張的不完美所產生的張力,是他們愛上書法的原因。

Chris Haughton 為 Creative Review 創作的作品 (圖片來源:Creative Review)

在工業革命和現代設計興起的年代,紡織品一般視作藝術的原形,一種來自古時的簡約藝術。不過,我們還是看到更多設計師和插畫家在作品中探索和融合紡織品。對創作人而言,手織花毯成為傳統海報設計的延伸作品。

創作人透過揉合海報的現代美學與布料特色,製作出極富質感的藝術品,連繫更深層次的工藝質感與大眾文化。

Hannah Waldron 為 WIRED 創作的作品 (圖片來源:WIRED)

當我們重新審視現今的手藝,便發現當中的意義已非單純追求美學,而是為創意哲學和理念重新定義。手藝鼓勵我們以整個身體創作藝術,而非以機器取代過程。創作人以專業精神縫紉每塊布料,把工藝視為心血結晶,尋求另類的創新方式。下次遇上創作瓶頸時,不要再瀏覽 Facebook 或 Pinterest 了!不妨嘗試學習一項新手藝,創作出意想不到的出色作品。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