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創領域 #06

八年木棉

kapok – crafted in hong kong

撰文 Linus
圖片 Kapok

八年前的最初,那只是天后廟附近車房隔壁一家小小的店。門前有棵大榕樹,來自法國的店主Arnault 腦筋一動,把店子定名Kapok。「反正香港常見木棉樹,總不成喚作 banyan tree 吧……」Arnault 煞有介事地眨眨眼。

那些年select shop概念還未成氣候,Kapok帶來大量歐洲設計好物,叫所有文藝青年驚為天人;接下來的故事不用多說:店子由天后搬到灣仔寧靜小區,花開兩朵,成為本地設計商店的先導。

店子由天后搬到灣仔寧靜小區,花開兩朵,成為本地設計商店的先導。

今年版圖繼續擴大,在中上環開設另一家分店,主題是個久違的標籤:香港製造。店裡八成以上都是本地新晉設計師和工匠的產品,甚至販賣自家設計的恤衫,一針一線由小型製衣工場負責。

在中上環開設另一家分店,主題是個久違的標籤:香港製造

Arnault覺得這沒甚麼稀奇:「數十年前,香港製衣業本來就全球知名,只是大家忘記了……早年我在店子售賣Made in Hong Kong的東西,還有人嫌棄呢。」

本地製作成本固然高,但他相信值得投資:「有時候一件衫的價格低得不可思議,你就得想想,背後有多少剝削?起碼我們用的是有機棉花,工場很乾淨,而製衣師傅都是快樂地開工。」

定居香港近二十年(仍在努力學習廣東話)的Arnault,以法國人身份推廣本地製造,大抵因為跟這地種下因緣:當年二十二歲、大學剛畢業的他,為逃避兵役,參加海外求職計劃;挑選地點前一天,在戲院看了一齣電影,就此鎖定遠隔重洋的香港:王家衛的《重慶森林》。

「這地方很好啊,打算一直待下去,沒想過離開。」Arnault形容。

但,隨著規模愈做愈大,分店愈來愈多,現在更跨出香港,到台灣、日本等地開店,大家開始憂心:Kapok已經變成連鎖店?

Arnault笑言沒人比他更理解和驚惶:「年輕時的我,如果愛上某隊獨立樂團,總會生怕他們大紅,好像紅了就會商業化,不再值得追捧!」

所以他一直堅持,每家分店由概念至入貨都有不同定位,例如這家標榜大膽設計,那家可以多點職人手作……盡量和而不同。

「我們的確長大了,但精神依然是獨立的。」這話他說得份外認真:「發展和變大不一定就是壞;若我們永遠那麼『小』,怎有餘力去給年輕設計師發揮,去支持本地生產?」

總之初心維持不變就是。「店內找到的每一件東西,都是我所喜愛的。」Arnault一臉氣定神閒。

地址: kapok – crafted in hong kong, HG10-HG12, G/F, Hollywood, PMQ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