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創領域 #30

「人為」藝術

Bloom.,Weaving Words, Tommy Fung

撰文 Kit Chan
圖片來源: PMQ元創方 & weavewords & Tommy Fung

本來只是一件獨自漂亮的藝術品,因為有人走進去,開始進行溝通,一加一得二,新的作品頓時產生,或者應當這樣說:有人參與並介入的作品,此刻才算稱得上真正完成(及完整)。

這也是今年deTour 2017創意匯聚十日棚想要探討的課題:看起來越是簡單純粹的設計,創作過程很可能充滿困擾與反複思索;由零開始建立的過程,是藝術不該被輕視的重要成份。所以,這一回不少作品均強調與觀眾互動,有人才有好看的。

比方說,由幾位建築師創立,裝置藝術及建築設計工作室Bloom.,就帶來一座非常觸目、達14米高的作品《合》,中庭站著巨大的「人」字,構出垂直懸掛的LED燈飾牆,地面鋪設感應板,觀眾踏上去,燈光就會隨即反應,有機地跟人交流,呼應設計概念中的「合」字,把人、環境與藝術結合。

想像裡面的人沒頭沒腦踐踏一通,燈明燈滅,豈不亂七八糟?

「場面愈混亂愈好。」團隊成員Richard Wood打趣說,香港本來就是個混合不同語言及方言的小城,讓大家擠在通道裡,剎那使用同一種語言(燈光)去溝通,也許會是全新經驗。

其他例子有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的《日心說:渦流》,以三個不同方位的圓,引你走進去,感受身處黑洞的混沌,配合燈光設計,以道家哲學方式呈現世界、知識和人的關係,同時勾起人們對建築前身──城隍廟及中央書院的地區歷史回憶。

更天馬行空是一群英國設計師的作品《字織》,當觀眾向著機器說話,聲音會轉化成編織動作,把圖案印在紗線上,最後集眾之力,創作出一幅織錦──想起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一件詩意作品,法國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的《心臟音》,收集世界各地數萬人的心跳聲合製而成,異曲同工地浪漫。

但,要說到貼近Hong Kong style,能夠與眾同樂的,大抵是Tommy Fung的《真實與超現實》攝影系列,以一張張經過Photoshop修圖的照片,把香港重新演繹,幽默並堅持地道:向80年代科幻片《回到未來》致敬的飛天的士,東歪西倒的大廈,巨人屈膝坐電車等等……其中「梁添刀廠」利刀招牌砍入馬路的畫面,疑幻似真,遭網民瘋狂轉發,刻意顛覆人們對這城的認知底線:常識究竟是甚麼?

Tommy坦言最初改圖只為逗樂:「香港人好大壓力,生活上全是負面情緒,或者可以試試換個積極想法去面對?」

而他不獨把照片展出,也給觀眾預備了一個小習作:由一堆磁石照片中挑選元素,拼貼出屬於自己的超現實香港;雪糕車可以登陸月球,雞蛋仔籠罩古蹟,狂想背後,唯有本土情懷不變。

Online與Offline之間,真實與作假,介線突然消失,而香港可以自由想像,縱使小至手機屏幕,依然可以無限放大。

「不懂Photoshop不是藉口,只要有想法,任何地方也是創作平台。」Tommy如是形容。

他的改圖作品,一直被某些人評為無聊惡搞,但其創作已經由第一天的純粹好玩,到現在靜靜地在自己崗位,發揮某種影響:早前血庫存量下降,他馬上發照片呼籲;關注婦女性暴力的組織亦主動邀請合作,以改圖照推廣反暴力資訊。

Tommy Fung 作品

有人的地方,就有創作的可能。而每件藝術作品也像種子,遇上對的土壤,總能破土而出。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