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创领域 #06

八年木棉

kapok – crafted in hong kong

撰文 Linus
图片 Kapok

八年前的最初,那只是天后庙附近车房隔壁一家小小的店。门前有棵大榕树,来自法国的店主Arnault 脑筋一动,把店子定名Kapok。「反正香港常见木棉树,总不成唤作 banyan tree 吧……」Arnault 煞有介事地眨眨眼。

那些年select shop概念还未成气候,Kapok带来大量欧洲设计好物,叫所有文艺青年惊为天人;接下来的故事不用多说:店子由天后搬到湾仔宁静小区,花开两朵,成为本地设计商店的先导。

店子由天后搬到湾仔宁静小区,花开两朵,成为本地设计商店的先导。

今年版图继续扩大,在中上环开设另一家分店,主题是个久违的标签:香港制造。店里八成以上都是本地新晋设计师和工匠的产品,甚至贩卖自家设计的恤衫,一针一线由小型制衣工场负责。

在中上环开设另一家分店,主题是个久违的标签:香港制造。

Arnault觉得这没什么稀奇:「数十年前,香港制衣业本来就全球知名,只是大家忘记了……早年我在店子售卖Made in Hong Kong的东西,还有人嫌弃呢。」

本地制作成本固然高,但他相信值得投资:「有时候一件衫的价格低得不可思议,你就得想想,背后有多少剥削?起码我们用的是有机棉花,工场很干净,而制衣师傅都是快乐地开工。」

定居香港近二十年(仍在努力学习广东话)的Arnault,以法国人身份推广本地制造,大抵因为跟这地种下因缘:当年二十二岁、大学刚毕业的他,为逃避兵役,参加海外求职计划;挑选地点前一天,在戏院看了一出电影,就此锁定远隔重洋的香港: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这地方很好啊,打算一直待下去,没想过离开。」Arnault形容。

但,随着规模愈做愈大,分店愈来愈多,现在更跨出香港,到台湾、日本等地开店,大家开始忧心:Kapok已经变成连锁店?

Arnault笑言没人比他更理解和惊惶:「年轻时的我,如果爱上某队独立乐团,总会生怕他们大红,好像红了就会商业化,不再值得追捧!」
< /br> 所以他一直坚持,每家分店由概念至入货都有不同定位,例如这家标榜大胆设计,那家可以多点职人手作……尽量和而不同。

「我们的确长大了,但精神依然是独立的。」这话他说得份外认真:「发展和变大不一定就是坏;若我们永远那么『小』,怎有余力去给年轻设计师发挥,去支持本地生产?」

总之初心维持不变就是。 「店内找到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我所喜爱的。」Arnault一脸气定神闲。

地址: kapok – crafted in hong kong, HG10-HG12, G/F, Hollywood, PMQ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