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51

都市養蜂 

斯洛維尼亞

撰文: Sim
圖片: Sim

近年大家都在討論蜜蜂集體死亡現象,假如蜜蜂絕種,人類也活不了多久。世界各地大量農產品, 尤其是果樹, 都依賴蜜蜂授粉才會生長,因此蜜蜂的消失間接加劇全球糧食危機。 為引起大眾關注,今年聯合國把5月20日定為首個世界蜜蜂日,提出這建議的,竟是不起眼的中歐小國斯洛文尼亞。

養蜂是斯國重要傳統,當地每1000人當中有5個是養蜂人,大部分是業餘的hobby beekeeper,近年這傳統由鄉郊蔓延到首都盧比安納,令她成為都市養蜂的熱點。

年過60的Franc是盧城都市養蜂的第一人,他得知在法國一間歌劇院的天台有人養蜂,於是他向任職的文化中心Cankerjev Dom(下稱CD)建議在天台養蜂,上頭馬上答應,自2011年他便開始在這文化地標的天台養蜂,每星期抽兩小時工作時間照顧蜜蜂。

他不採用斯國引以為傲的傳統AZ蜂屋(下圖左),而引進歐美流行的LR蜂箱(下圖右),好處是佔地少,而且可以按需要而增減蜂箱,其高靈活性更適合市區環境。

由最初的4個蜂箱養到現在十多個。每個箱平均每年生產20公斤蜜糖,所有蜜糖交由CD用作商業贈品。「一開始很多人質疑市區出品的蜜糖會受污染,但我們把蜜糖拿到德國化驗,結果品質甚至比鄉郊出產的更好!」

別看Franc跟數十萬隻蜜蜂打交道時氣定神閒,他可是對蜂針過敏,得定期注射毒液產生抗體。而且養蜂不如想像中輕鬆,如頭一年的冬天,他的蜜蜂因害蟲而全軍覆沒,第二年從頭來過。這種不確定性也是養蜂最吸引的地方:「我喜歡看著每一年新生命的誕生以及不同蜜蜂家族的成長,看牠們如何跟大自然互動。」

除了CD,城市內還有多不勝數的養蜂點,如Franc的徒弟、影評人Gorazd推出租蜂箱計劃,客人向他付年費,並提供地方,他就負責照顧蜜蜂和提供蜜糖。

外國領事館、學校、酒店、議會等等五十個不同地點,都是蜜蜂的棲息地,出產的蜜糖大多用作宣傳、商業贈品及教育用途,令蜜蜂變相成了這些機構的最佳形象和宣傳大使。

對他而言:「養蜂是我於城市中仍能跟大自然保持連繫的渠道。」

如今盧城內有至少300個養蜂人,照顧著過億隻蜜蜂,是真正的人蜂共生。

都市養蜂不是新鮮事,各大城市如倫敦、漢堡、紐約,以至香港都曾有人實驗於鬧市養蜂,但少有能夠像盧比安納般發展得如此強大,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尤其藉得借鏡,例如當市政府規劃綠化時,須咨詢植物園,優先選擇原生和會開花的「蜜蜂友善」植物。

當地養蜂協會定期開辦免費的養蜂課程,政府更出錢補助養蜂新手購買工具,難怪愈來愈多年輕人加入養蜂行列,連帶消費者也傾向直接向養蜂人買蜜糖多於光顧連鎖商店,在資本主義市場以外,提供一個更在地而人性化的蜜糖交易市場。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