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談 #07

用綠草作伴碟的聚餐

台北野餐俱樂部

撰文 RMM
相片來源 台北野餐俱樂部

野餐的精髓不在乎食物,只要簡單小食配上青翠草地足以讓人享受到輕鬆愉快的時光。台北野餐俱樂部 Taipei Picnic Club(TPC) 就是希望台北居民能一同體驗這種悠閒的樂趣,每年舉辦的四次活動中,兩個重點項目分別是於大型公園舉行的春季及秋季野餐,吸引越來越多市民參與。

俱樂部的概念來自五位在英國留學時認識的年輕人,他們見識到文化如何刺激大眾的創意,受此啟發而成立TPC並藉此培養出城市人跟周邊環境交流的都市文化。由於台北大部分空間都屬市區,TPC的創辦人認為俱樂部的重點在於為不同背景、年齡的城市人建設一個文化空間,讓大家一同回望台北市的過去,並構想台北市的未來。

我們跟創辦人Dave Chen了解一下TPC的故事,以及他們多元化主題活動的理念和目標。

RMM:你們在台北的活動大多於公園舉辦。有沒有其他另類空間你們十分希望成為野餐活動的場地?


Dave:我們嘗試過在不同的空間舉辦,例如屋頂,因為台北的建築普遍都有屋頂的違建,政府一再用各種手段來防止,但我們認為與其禁止,有沒有可能幫大家想想屋頂空間還可以做什麼樣的利用呢?於是我們透過在屋頂舉辦野餐活動,希望讓大家思考屋頂空間利用的問題。


除了野餐活動以外,在夏天我們有啤酒節的活動、冬天也有聖誕市集,這兩個活動就不限於在公園舉辦,可以去更多有趣的空間。例如2015夏天的啤酒節,也是在屋頂的空間舉辦。而2016年我們也希望可以去更接近自然的環境舉辦例如像露營之類的活動。

RMM:你曾提及過當初在台北野餐時,會引來老一輩的奇異目光。TPC是用甚麼方法令大眾明白公共空間的用途不應受制於大眾已有的規範,使公共空間真正成為所有人可以享用的地方?


Dave:台灣人在某些方面,其實是很保守的,除非大家都這麼做,不然他們會覺得這樣做是很奇怪的。所以過去我們在公園野餐時,有時候被路人用奇怪的眼神看待。所以我們才想到要舉辦大型的野餐活動,讓來野餐的人聚集在一起,久了一般民眾就不覺得奇怪了,野餐反而變成一種潮流。像是最近我們去一個河濱公園野餐時,公園的管理員還主動提供我們免費的垃圾袋,跟我們說野餐完把垃圾收好留在原地,他會再找時間來收。

RMM:台北的公園及其他公共空間可以怎樣促成更具創意和活力的生活模式?


Dave:台灣最早的公園從1896年就有了,在1910s年代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台灣全島大量興建公園的時代,當時的市民對於公園有很多想像,在報紙的民眾投書裡面可以找到很多大眾對於公園空間的討論,而這樣的討論到了近代已經幾乎是沒有了,市民缺乏對於公園的想像,也造成公園雖然越來越多,但每個公園都長得一樣,機能也都差不多。

台北野餐俱樂部的活動有很大一部分的宗旨,是為了激發市民對於公共空間的想像力,我們的活動裡面有行動圖書館、speaker corner、電影院、美術工作坊、音樂舞蹈演出、料理教室等等,希望各種有趣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RMM:你對TPC有甚麼期望?你認為怎樣才算是「台北風格」的野餐?


Dave:台北風格的野餐,是我們目前最主要的目標,我們透過每年秋天的野餐活動,來實現這個目標。2015年秋天的野餐活動主題是1920年代的台北,透過這個活動,我們介紹了20年代的台北文化給來參加的民眾,同時選在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的紀念日(1921.10.17)舉辦,這個協會是當年台灣人為了在日本統治下保有文化所成立。未來我們每年都將舉辦復古野餐趴的活動,更全面地介紹台北文化,像是傳統的布袋戲、小吃都可能成為野餐活動的元素。

對於台北野餐俱樂部的未來想像,目前是沒有答案的,因為這是一個參與式行動,我們希望跟著台北的群眾一起往前走,而非是我們去叫大家往哪個方向走。但我們核心是不會變的,就是希望台北能夠變成一個更自由、更有趣的城市。

台北野餐俱樂部團隊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