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视野 #35

建筑是终点,过程是风景

AaaM

撰文: 陈杰
图片: AaaM

一大堆经洗净回收的纸包饮品盒,交到设计师手上,将要变成圣诞装饰,推广环保意识。

然后问题来了:要么非常显眼地说教,还是坚持美学为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是废物利用,那又会不会是另一种浪费及徒然?

这显然是今天好些设计师不时面对的两难,尤其具社会意识的一群,更要想法子取舍。喜欢借着建筑探索空间的AaaM Architects,选择回到简单的根本:设计的价值在哪?它在回应甚么现象?

结果,这15000个纸包饮品盒,由四间小学的学生负责折成圣诞树,里面一层银色铝箔反出来,营造闪烁效果和节日气氛;不同盒子各有折法,可也刻意在适当位置秀出少许图案跟颜色,让人隐约认得那是一件所谓垃圾,在这里得以循环再用。

这座森林去年圣诞在PMQ元创方出现,是亮眼地标和打卡热点,也是对城市人及时而来的反省:节日不一定只能没完没了的消费地球,也可以买少一点,耗用少一点,同样快乐。

短片:Jungle All The Way

本来老掉牙的道理,透过设计,深入浅出地解说。「本来我们在想好不好砌一棵好大好大的树,每年商场斗高那种,但永远触不到摸不到,只能站在下面仰望。」

未几,AaaM设计总监Kevin和伙伴发现,斗大倒不如斗小:「砌好多好多棵小树,以植树方式,种满一个场地,而大家可以一齐拿起饮品盒去折,参与种树,最后也许就会把环保意识种出来。」

这也是团队强调的理念,并以此为名(Architecture as a Medium)——建筑和空间是个媒介,真正动机是介入人的生活。

大树固然触目,若论亲厚却不及小树;当人们穿插其中,自然会跟树林产生交流,或拍照或触碰,渐渐聚结出一种生命力。

AaaM相信,建筑为人而来,然而这段关系不一定等到作品落成才开始,或者可以提早建立。

「上一代的建筑师比较top down,怀有某个抱负,然后用作品去呈现对世界的理解。」作为新世代设计师,AaaM努力寻找另一种可能:由下而上,人民(使用者)有份介入的建设,会是一条怎样的路?

这个以纸包饮品盒种出的树林,是个难得愉快的尝试和起点——建筑有强大感染力,那触动不关乎多么宏伟,可以源自受众的投入参与。

「时代正在改变行业生态,如果人人都是设计师,我们应该给自己怎样的定位?」

AaaM策展之 「十八/建筑/三部曲」展览

这也是为甚么他们除了落手做设计元素,同时以文化角度说建筑:一直在主流媒体撰文,以最地道草根的香港语言,将世界建筑案例与香港发生的事件拉上关系,作为借镜。

AaaM亦曾经举办展览,邀请十八区建筑师与设计师,以照片及文字去诉说小区。积极筹备的还包括《共享建筑图书馆》,期待建筑师把个人藏书捐出来,更理想是里面加上个人笔记备注,私密而公开地,跟陌生人分享对建筑的想法。

deTour 2016展出AaaM设计之装置:筑字室 – 仝修建筑

团队始终相信,建筑是终点,沿路过程是不容错过的风景,并且可以无限伸延。

去年他们参与北京国际设计周,为白塔寺胡同区创作了艺术装置《潜望》,把潜望镜放在老旧四合院,素来只能看到屋前空间的胡同居民,终于可以尽情张看外面的世界;而那类似凼凼转的装置,同时让孩子难得有了一座鲜见的公共游乐设施。

北京国际设计周艺术装置《潜望》

空间本来无物,有了建筑,人就聚过来,构成有内容与温度的地方。

分享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website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ccept to its use of cookies, or click to find out more.